让我们回顾本文开头提到的进步观。人类何以坚信,世界将会不断进步?这得益于人类理性力量的强大。近代以来,科学、教育、文化等领域的发展历程似乎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是,理性和实践之间的二元冲突,是一个不容回避却又常常为人们所忽视的哲学基本问题。因为,理性是普遍的,而生活却是特殊的。
理性最大的问题不在于枯燥和静态,而在于其无法触及具体的现实。极端的理性主义,将会退化为一种严格的教条主义、意识形态上的帝国主义、残忍的集权主义。这是因为,启蒙理性主义释放出的力量将会使其成为“弗兰肯斯坦”,最终失去控制。柏克在《反思法国大革命》中指出,“毁灭性的破坏终将导致一种新的专制主义强权的出现,唯有它才能够维持社会免于全面的混乱和崩溃”成了历史学史上的准确预言。这也说明,理性和实践之间的冲突是如此激烈,以至于理性有可能让人类反受其害。
梅尔泽认为,隐微写作,正是对理性进步主义的反对。它的保密性,与当今世界所崇尚的公开和透明的自由主义格格不入;它故意为之的晦涩与当今世界科学文化的特点——清晰和系统——格格不入;它保留知识的目的,即让少数精英享有知识,不让大众被偏见所造成的假象所控制,又与当今世界知识普及化的局面格格不入。
那么,隐微写作的反抗,到底有没有道理呢?列奥·施特劳斯在《什么是政治哲学》中指出,现代思想寻求的不仅只是理解这个世界,还要改变这个世界,这就需要克服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鸿沟。比如说,今时今日,我们所身处的仍然是一个充满纷争和冲突的世界。如何化解分歧和矛盾?托多洛夫在《论人类多样性》中写道,“相对主义,被认为是解决我们各种问题的神奇答案。”这种观点认为,相对主义会因为两个原因带来宽容:它既减少对不宽容的诱惑,也加强对宽容的常识。
于是,这似乎成为当今世界在理论和实践上趋于统一,并得到公众肯定的行事原则。但这一思想的危险性也是显而易见的。因为如此一来,人类思想中的普遍真理就被否定了。只有在特定的文化共同体,或者某些独特的传统和习俗中,才会有某些碎片化的真理。自利奥塔之后,对“宏大叙事”的批评和不信任,日渐成为当今思想界的共识。如今,发展迅猛的互联网世界,早已被各种调侃、解构所包围。一部网络语言史,就是一部名副其实的解构史。由此带来的后果就是,虚无会悄然间高悬在我们的头顶。
这正是梅尔泽推崇隐微写作的原因。这种看似难以捉摸的写作艺术,会使思想家们成为同一条战线上的斗士。也就是说,隐微写作的存在,证明普遍真理是存在的。一言以蔽之,哲学家们写下的著作,表面上为了适应各自所处的时代而显得纷繁复杂,实际上却有着共同的追求和期待。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