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勤余
将真理埋藏于字里行间,曾是西方哲学家们广泛采用的写作手艺。也就是说,这些作家会隐微地向特定人群传递真理,但在面向大众时又借助通俗学说来伪装,这就是哲学上的隐微写作。
然而自启蒙运动以来,隐微地书写、阅读逐渐被世人遗忘,乃至变得神秘莫测——也可以说,在阅读风尚日趋平庸化的时代,隐微写作显得极其不合时宜。可是,我们对隐微写作的不安是一回事,这一现象在历史上的真实存在又是另外一回事了。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政治理论教授亚瑟·梅尔泽的新作《字里行间的哲学——被遗忘的隐微写作史》(以下简称《字里行间的哲学》)就致力于从故纸堆中打捞出隐微写作技艺,以清晰流畅的行文,向读者呈现出一部关于隐微写作的百科全书。
对如今的读者来说,隐微写作这种方式颇令人困惑。但其实,中国读者对这种写作方法并不陌生。孔子所采用的春秋笔法,与之颇有相通之处。“为尊者讳,为亲者讳,为贤者讳”的道理,亦不难理解。
但和孔子暗含个人主观褒贬的做法不同,梅尔泽认为西方哲学作家千方百计隐藏他们的真正含义,是为了避免可能对社会造成的危害。这样的例子在哲学史中并不鲜见。柏拉图在《书简七》和《书简二》中曾经公开宣称,他故意不公开自己的深思熟虑,因为他担心这些深邃的思想会对大众有害。因为,哲学有可能让有些人产生错觉,还会让另一些人产生莫须有的傲慢。
同样的例子还发生在亚里士多德身上。他在《政治学》中声称,植物存在,是为了动物;动物存在,是为了人类。这是一种非常明显的人类中心主义,必将导向民族沙文主义。即,希腊人是野蛮人的天然统治者,因为非希腊人天生具有奴隶相。可在亚里士多德的秘传著作中,他认为,“每一种物种的目的,内在于该生物;他的目的只是为了成为那样的物种。”这就彻底否定了所有事物都是为了人类的利益而存在的观点。上述看似自相矛盾的说法,恰恰说明,为了迎合世俗,或是为了避免被迫害,隐微写作确实存在。
然而,即使我们承认梅尔泽的论证很正确,那又如何?难道说,《字里行间的哲学》不过是对整个西方哲学史的考据?读者最想得到解答的问题是,隐微写作对于当今世界而言,到底有何意义?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