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年,张献忠在成都称帝,该金印被废弃不用。大顺三年(1646年),大西政权内忧外患,除了受到南明和清的夹击,内部也叛乱重重。张献忠此时似乎也在寻求妥善的后路。清初四川富顺人杨鸿基所著《蜀难纪实》中载:“贼威令所行,不过近省州县,号令不千里矣。献忠自知不厌人望,终无所成,且久贼之无归也,思挟多金、泛吴越、易姓名、效陶朱之游。于是括府库民兵之银,载盈百艘,顺流而东”。[31]由此可见,张献忠已计划放弃成都,顺岷江而下,转移财产。但因为杨展的成功阻击,让这一切计划都化为了泡影,而“永昌大元帅印”应当也是本次转移财产的一部分。
【结语】
“永昌大元帅印”是四川彭山江口明末战场遗址发现的等级最高的文物之一,对该印章时代及主人的确认对判断遗址的性质以及相应的历史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印章形制及文字内容的考证,笔者认为该印章即为明末农民军领袖张献忠本人于明崇祯十六年(1643年)在湖广区域征战期间制作。张献忠自封为“永昌大元帅”符合当时的形势,也表达了对政权“永昌”的期待。
注释:
[1]a.方明、吴天文:《彭山江口镇岷江河道出土明代银锭—兼论张献忠江口沉银》,《四川文物》2006年第4期;
b.冷志均:《彭山县江口镇岷江河道出土明代银锭》,《四川文物》2006年第1期。
[2]《明史》卷六八《舆服志》,第1662页,中华书局,1974年。
[3]南波:《关于荡寇将军印》,《文物》1978年第2期。 6/10 首页 上一页 4 5 6 7 8 9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