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的成长安静而又隐藏着叛逆和执着。他常常独来独往,大部分的时间都留给了自己,跑到街上拍照,捕捉人的表情;存钱买十六厘米的胶卷去拍实验电影;把吃饭的钱存下来,买“台北孙中山纪念馆”最后一排的位子看表演、听音乐会;带着两个馒头一壶水进台北故宫,一呆就是一天。长大后,母亲回忆起那时的林清玄说:“当时的孩子很少像他这样独来独往,有一次看他坐在田岸上发呆了一下午,我忍不住流泪。”林清玄称,别人眼中的孤独,即便是自己最亲的人看来,也不易理解、捉摸不透。而他庆幸的是,母亲虽然不懂文学,却是家里唯一支持他的人,在他专注写作时,母亲会倒水给他送去。
成功 经历繁华的孤独
32岁时,林清玄正值人生的巅峰,除了拿遍台湾所有的文学奖项,还担任《中国时报》的主笔和电视台经理,生活一度变得喧嚣。那时,他沉迷于喝酒,并且是豪饮的喝法,无论在台北还是纽约,都留有不少其喝断片的时光。这其中免不了他和小说家古龙的拼酒,由于二人是好友,林清玄常常向古龙约稿,但只有拼了酒古龙才给稿子,所以两人时常拼酒,看谁喝得多。那时的林清玄也正是年轻气盛,和古龙拿两个脸盆互相拼,一人倒6瓶绍兴酒。而也在那段时间里,林清玄的生活发生了转变,太太离开了他,好友古龙也因长期酗酒引发肝硬化离世,这些生活的变故让他重新审视自己的生活。
而后林清玄辞去一切工作,入寺修行,直到两年半后才重新回到尘世生活。他说,经过了这段时间孤独的修行,自己的内心变得淡定、充盈,创作达到了一个新高峰,同时也重新收获了爱情。后来,再提喝酒,林清玄写道:“喝酒是有哲学的。准备许多下酒菜,喝得杯盘狼藉是下乘的喝法;几粒花生米,一盘豆腐干,和三五好友天南地北聊是中乘的喝法;一个人独斟自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从端着盆子拼酒到一个人惬意小酌,是林清玄心路的转变,从轻狂到成熟,从喧嚣到自在,渐渐觉得孤独的上乘,也许正是有了这些特别的经历,才使得他的内心更加丰盛,面对外界不断变换的环境,能够更加从容自在地应对。
成书 大自在中的孤独
如今,林清玄的文章大多是从身边人人都能感受的事例,谈人生的至善至美,充满禅境的喜悦,吸引人们进入一种质朴寻常又自主尊严的精神境界。这次出版的新书,林清玄谈的是孤独和自在。在提及孤独时,林清玄说:“世人在提到‘孤独’一词时,往往含带同情和怜惜,如同雾里看花,根本谬解了当事人的心境。”他认为,“孤独”这个词并不专属于某一个行业或者某个年龄段的人,它早已成了人生的一种常态,属于生命的很多个瞬间。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使大家对“孤独”这个词误会很深,人们常常在感觉孤独时,就去做点其他的事,爱往人堆里扎,去找寻甚至迎合一些可能让自己有安全感的事情,其实这是封闭了自己的心。 2/5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5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