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海26号,外公、外婆的故居。小院不大,但春有紫藤、白丁香、红牡丹,盛夏有芭蕉几丛,秋有菊花满院,冬天干树枝上的红柿子映着白雪,很是雅致脱俗。还记得小时候,一到春天,外公就叫我在院子里种下很多牵牛花。别看是这种小草花,一到盛夏,花开得非常繁盛,万紫千红,花香四溢。外公从青少年时代便喜欢猫,所以家里一直养着几只波斯猫在院里嬉戏,即使在那个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我们的小院里依旧生机盎然、其乐融融。
大爱情怀堪为楷模
上世纪70年代末期,家里来的人多起来了,当时的书画、诗词、戏曲名家沈裕君、孙墨佛、刘海粟、萧劳、王遐举、吴祖光、许麟庐等都被邀请来家欢聚,畅所欲言,现场笔会可谓盛况空前。人们谈论外公的事情更多了起来,我对外公张伯驹、外婆潘素的了解也逐渐增多,他们在我心中的形象更加高大、立体了起来。他们以文人特有的品格,以一己之力为国家保住了很多珍贵的书画文物,并且在1949年之后义无反顾地捐献给了国家,这种对祖国的大爱情怀实为我等后辈楷模,也是我毕生习之并为之奋斗的榜样。
也许有人会说,张伯驹搞收藏是有先天条件的:他是公子哥出身,本身也有钱,玩得起。殊不知玩得起也要有眼光、有学识才能辨别真伪,才能收藏到许多真正的好东西。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外公给自己立下的誓言:“自鼎革已还,内府散失,辗转多入异邦。故予所收蓄不必终予身,为予有,但使永存吾土,世传有绪,是则予为是录之所愿也。”可见他超乎常人的胸怀气度。他散尽家财保护国宝,说:“黄金易得,国宝无二,我买他们不是为了赚更大的钱,是怕它们流入外国。”他之所以能够不惜代价,甚至置生死于度外购藏珍贵文物,是由于他有一颗爱国之心,更是源于他对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深刻认识与酷爱,因此他自觉担当,以保护民族文化遗产为己任。外公更是坚守自己的誓言,经他手蓄藏的中国历代顶级书画名迹有118件之多。他将所有的收藏陆续捐献给了故宫博物院、吉林省博物馆、国家博物馆和国家图书馆等,他捐献给故宫的书画,从品质上说是故宫书画收藏中的上上品,占据了故宫书画收藏的半壁江山。这些捐赠通过展览展示、科学研究、编辑出版及多媒体等多种途径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感知我国优秀历史文化、了解中国书画艺术的重要载体,真正为中华民族所共享。人们称他为“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天下民间收藏第一人”。他无私奉献的精神,高山景行,千秋永志。我为有这样的前辈倍感荣幸与自豪。
今年是外公诞辰120周年,在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张伯驹潘素文化发展基金会成立二载有余,张伯驹、潘素故居纪念馆也成立数载。我们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坚守传统文化阵地,将张伯驹、潘素夫妇爱国家、爱文化的大爱精神传承下去。今后基金会将通过博物馆建设、社会公益活动等方式,聚集全球海内外华人、华侨,弘扬传统文化,搭建起世界文化的桥梁与纽带,进一步扶持文化人才,促进文化交流,推动文化事业,致力文化繁荣,将张伯驹、潘素的人文情怀和忠贞的爱国精神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这也是我毕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楼开肇,张伯驹外孙,张伯驹潘素文化发展基金会理事长)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