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7年1月31日,当时著名的法国《晨报》以醒目的标题刊出了由主编斯特凡纳·洛桑亲自撰写的一则启事:“我们向法国和法国以外的汽车制造厂提个问题:当下需要证明一个人拥有一辆车,他就可以做任何事情,去任何地方,今年夏天谁来开车从北京到巴黎走一趟?该路程全长16000公里,获胜者将获得10万法郎!无论是谁,他一定是位坚毅勇敢的人,全世界的人都会关注他的英勇的座驾,他的名字定将被世界传颂。”启事中还写道:“这项比赛没有一定要遵守的礼仪,也没有起约束作用的规则,所要做的事就是将一辆汽车由北京开至巴黎。自然,有可能的话,要争取第一。”
这则消息很快传遍欧美,这一提议的大胆令人咋舌。因为当时刚刚发明汽车20年,汽车发展得还不成熟,安全性、耐力性和油耗高低等等都没经过正规考验。而且路况极差,要从北京翻越千山万水,抵达欧洲大陆,难度可想而知。公众普遍认为,从北京到巴黎的汽车拉力赛是个不可行的计划。但是,此举却受到车手热烈回应。尽管需要交纳2000法郎的押金,这在当时是一笔不菲的费用,还是有25个车队报名参赛。踊跃报名的背后,有欧美人热爱冒险的天性:从文明古都北京到时尚之都巴黎,横穿俄罗斯、中国两个世界上疆域最为辽阔的帝国,中间还要经过荒无人烟的戈壁和丛林地带,一路战胜艰难险阻,这令无数冒险家热血沸腾。
用拉力赛冠军博盖塞亲王的话来说,从北京到巴黎的“奔袭”是对汽车的一种测试。文明世界是在见证对汽车最丰富、最全面和最有说服力的测试。人们意识到,此项测试是通往废除所有人力、畜力牵引运输之路的深入和具有决定性的一步。此项废除是社会进步最明确的目标之一。
1 赛事倡议遭清廷抵制
作为现代交通工具的汽车诞生于1885年,德国工程师卡尔·本茨发明了第一辆汽车。汽车诞生后,代表着速度与时尚的汽车逐渐受到人们的青睐,汽车比赛也渐渐兴起。1895年,法国汽车俱乐部组织了巴黎—里昂汽车公路赛。1896年,为了庆祝废除限制车速的“红旗法”,英国汽车界举行了从伦敦直达布莱顿的“解放赛”。1903年,举行了首次跨国的巴黎—马德里汽车越野赛。1907年初,国际汽车联合运动会在巴黎开会,提出了举行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的构想。而法国《晨报》则负责出资,成为赛事的主办方。那个时代正是报业的黄金时代,许多新生事物都是在报纸媒体的大力宣传与推动下,才受到万众瞩目并赢得发展机遇。
1907年2月20日,法国驻华公使巴斯德向清政府外务部大臣、庆亲王奕劻致照会。照会中附着国际汽车运动联合会关于举办北京—巴黎汽车拉力赛的决定,法方的照会中称:“拟自中国京城经过东三省、西伯利亚等处至巴黎城赛行自行机车(即汽车),大约于西历六月中旬由京起程,嘱托转请中国政府于华境内垂情相助。”法方还在照会中提出,依据国际通例对非留住中国境内的赛车“概行免费”的要求。照会中最后说:“本大臣查如此兴试,攸关世益,殊堪注意。除俟接有详细续音,再行达知外相,应先行照会贵爵查照施行可也。”
收到照会后,清朝外务部对这次比赛颇为忌惮。在某些清朝官员看来,要去巴黎的话,明明还有更为快捷和安全可靠的旅行手段,为什么洋人还要把汽车开到中国来?那些驾驶汽车的洋人究竟想做什么?外务部的最高长官庆王爷就倾向于认为这是洋人期望能找到一条与中国来往的最佳汽车路线,以便能挤垮中国人出资、正在建设中的京张铁路。要知道庆王爷就是建造京张铁路的大股东,利益攸关,自然是分外谨慎。所以,比赛一开始就遭到了清政府外务部的抵制。外务部官员拒绝向参赛者颁发任何护照,并且作出了一项令人不可思议的决定:不准汽车上街,除非用驴子拖着。经过反复斡旋沟通和外交照会,3月27日,清政府外务部同意赛事进行,但强调:参赛之车以八辆为定数,在中国境内不论发生何等危险,中国政府一概不担责任,汽车经过各处,如有伤害中国人民生命财产之处,应由巴黎汽车联合会负责赔偿。
于是,中国终于成为此次赛事活动的承办方之一。拉力赛的行程路线,经过多次论证,也由原来的从东北三省驶往西伯利亚,改为北京—张家口—库伦—恰克图—伊尔库茨克—鄂木斯克—彼得罗巴甫洛夫斯克—喀山—莫斯科—斯摩棱斯克—华沙—柏林—科隆—布鲁塞尔—巴黎。鉴于汽车拉力赛的道路状况十分复杂,规定每一特殊路段为一个赛程,例如一个赛程全是曲折蜿蜒的山路,一个赛程则是阴暗森林中的泥路。每一辆赛车在不同阶段都由裁判员记录下所需时间,总时间最短的便是胜利者。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