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尔德 北京报道
4月4日,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获得国际安徒生奖,这是中国作家首次获得这一国际奖项。
国际安徒生奖由国际少年儿童读物联盟于1956年设立,由丹麦女王玛格丽特二世赞助。每两年评选一次,被誉为“小诺贝尔文学奖”,表彰的是该作家一生的文学造诣和建树。
这是一个“文学性第一、艺术性第一、反对政治化、反对意识形态化、强调儿童视角的纯粹的干干净净的奖项”。
今年4月,在第二次被提名之后,曹文轩获得十位来自不同国家的评委的一致认可,这在国际安徒生奖评奖历史上十分罕见。国际安徒生奖评委会主席帕奇·亚当娜称赞曹文轩“用诗意如水的笔触,描写原生生活中一些真实而哀伤的瞬间”。
曹文轩强调, “我的‘背景’是中国。这个曾经经历了无数苦难、遭受了无数灾难的国家,一直矗立在我身后。 它除了给我意志之外,一直向我源源不断地提供着独特的、价值连城的写作资源。”
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
《21世纪》:您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曾提出一个著名的观点“儿童文学作家是未来民族性格的塑造者”,三十多年过去了,您是否依然坚持这一观点?
曹文轩:我依然认可这一观点。但已没有当初提出它时的兴奋与神圣感了,原因并不是因为我觉得它不重要了,而是因为经过多少年之后,我已经觉得它不再是什么新鲜的话题了,它已成了我的无意识。
我对它的理解,也不再像从前那样狭窄了。它已经有了更丰富的含义。美、雅趣、智慧、幽默等,都成了对它的注解,而不再仅仅只是一种阳刚之气。前几年,我实际上提出了一个更完善的定义:儿童文学乃至文学,其功能是为人类提供良好的人性基础。
《21世纪》:您一直强调您不是一名典型的儿童文学作家。为什么这么强调?
曹文轩:我的小说大人与小孩都能看。我在大人与小孩之间,寻找一个共同点,或者说是结合部。我以为,好的文学艺术品,没有特别专门的对象。安徒生的童话,并不是专门为小孩写的。 他在写作时,没有对象,只有一个念头:我在制作一件艺术品。迪士尼公司出品的《米老鼠和唐老鸭》,我百看不厌,而四五岁的小孩也百看不厌。
《21世纪》:您的绝大多数小说都是农村题材,您是如何保证自己能够从中源源不断地创作中越来越多的作品?您是否会在农村题材之外,开拓城市题材?
曹文轩:我土生土长在农村。二十岁之前的岁月,我是一个道道地地的农村孩子。乡村用二十年的时间,铸就了一个注定了要属于它的人。后来我进了都市,并且是真正的大都市。然而,我无法摆脱乡村情感的追逐与纠缠。我是都市中一个乡情脉脉的边缘人。但我希望不要从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待这一问题。从美学的角度来看,似乎更合我的心意。我对农村的迷恋,更多的是一种美学上的迷恋。我在不久的将来也会写城市生活的,但不是写少年生活,而是写知识分子的生活。 1/3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