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文史频道 > 正文
   

季文子:克勤于邦 克俭于家

2015-09-24 08:26:45  |  来源:大众日报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敬德保民”,或者说“崇德贵民”以及重视民意的天命观是以周公为代表的西周思想的核心。这是儒家学派的思想文化的源头所在。与“敬德保民”有关的命题还有“皇天无亲,惟德是辅”,“民之所欲,天必从之”,“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等。
  鲁国作为周公的分封地,他的治国思想和他所制定的礼乐典章制度在鲁国世世代代传承下来。
  季文子以及后来的孔子,都生活在这一文化氛围中。这种敬德保民、重视民意的天命观,在季文子的言行中,体现出清晰的传承和坚守。
  季文子忧国爱民,他曾感慨地对身边的人说:“中原各国如果不加强军事建设,南边的蛮夷打过来,就没有人可怜我们,关爱我们。古诗中说:‘上天不关爱下民,天下就会动乱永无安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吧?统治者不知关爱下民,下民能不动乱吗?我们灭亡的日子也就不远了。”
  人们知道了都说:“能像季文子这样居安思危,国家就不会灭亡了。
    三思后行
随葬仅有日常用品
  季文子留给后世的信条,有一句,至今常被人们挂在嘴边——三思而后行。
  “善思知其理,善行知其难,遇事三思而后行。”刘振佳教授认为,季文子对于事情总会“三思而后行”,三思对于廉政的意义,就是面对钱财利益,保持坚定的理性态度,同时能够深度思考义利关系,不致因情迷而无原则地得其钱财。
  季文子虽然出身高贵,身居要职,但他行事谨慎,瞻顾周详,凡事做足准备的性格,在史料中多有事迹为证。
  据《左传》记载,鲁文公六年,季文子将要出使晋国,让下属准备好遇到丧事该如何行事的礼仪再上路。他的下属不明白,季文子说:“预防意外是古代的好教训。万一需要而没有准备,就会处于非常困难的境地。多准备一些,又能有什么坏处呢?”
  季文子谋一事则当虑三变,然后入而行之,所谓君子三思。凡事总要做到有备无患,这是季文子的性格特征。
  孔子对此似有不同的看法。《论语·公冶长》中记录: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孔子听闻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孔子说,考虑两遍,就可以了。
  《论语》记载的这段话,并非发生在孔子和季文子之间的直接对话。季文子先于孔子,季文子去世后十七年,孔子才诞生。以上对话,发生在孔子和他的弟子之间,其时,季文子已经去世多年。从侧面可以看出,季文子的行事准则在当时影响颇深,在他死后多年,仍然被人提及,并引发孔子的点评。
  在季文子身后,孔子和鲁国三桓的角力,才刚刚拉开序幕。
  “三桓胜,鲁如小侯,卑于三桓之家。”孔子认为,三桓的势力太大了,已经超过了国君的权势了,必须要削减鲁国大夫三桓的势力,并安排弟子拆掉三家封邑的围墙。三桓随之作出反击,迫使孔子离开鲁国,开始了周游列国之行。然而,孔子跑了十多个国家,没有一个国家重用他,最终三桓同意孔子回到家乡,养老送终。
  孔夫子和权贵集团的这场恩怨,令三桓在历史上留下了负面的评价。然而,回到鲁国后的孔子,一心著书立说,他对“敬德保民、节俭毋逸”治国思想的发扬,与季文子的思想其实是源自一脉,不谋而合的。
  季文子勤政廉洁,最后寿终于相位。他去世之时,鲁襄公亲自前去吊唁,只见季文子的随葬品仅有几件日常用品,没有任何豪华奢侈的物品。
  鲁襄公大为感慨。他认为做官就应该为百姓着想,否则有什么资格为相呢!把自己的生活限定在百姓的水准上,以崇高的道德为国家之荣,这些品格至今看来仍然难能可贵。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龚鹏程:来自台湾的国学“夫子”
下一篇:莫言:写小说就是“胡编乱造”
 
0
 
 
 
 
推荐资讯
共富车间助力群众就业增收
共富车间助力群众就业
宁阳:持续壮大林果产业 多点发力点亮绿色经济
宁阳:持续壮大林果产
“青衿致远”实践团参观走访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
“青衿致远”实践团参
种下“牧草绿”,治愈“盐碱白”
种下“牧草绿”,治愈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