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晚报记者 陈 力
历史遗存丰富的菏泽又有了新发现——在临商路定陶县仿山段西侧的菏曹运河施工工地,一处大型龙山文化遗址逐渐“浮出水面”。考古专家说,这里是4000余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聚集地。8月1日下午,牡丹晚报记者驱车来到遗址发掘现场探访。
运河工地惊现古文化遗址
定陶仿山龙山文化遗址距离菏曹运河河道仅几十米,遗址考古工地大约有1000多平方米,已划分成20多个探方。20余名考古专业人员和50多名民工正在各探方内忙碌着,整个考古发掘工作井然有序。
牡丹晚报记者看到,每个探方约有5×10米大小,已挖掘深度约20厘米。民工们用平头钎细心地铲平地面及四壁,专业人员则手持小铲在四壁划出土层和文化层的界线。仔细观察探方四壁及地面,黑色、灰色、红色各种文化层遗迹清晰可辨,土质土色都很明显,文化内涵十分丰富。
一位考古人员告诉牡丹晚报记者,半年前,菏曹运河施工现场发现了黑土和一些陶片,省考古研究所的专家们实地考察后确定,这里是4000余年前的新石器时代人类聚集地,遗址大概范围从临商路到定陶县仿山镇十里铺村。由省、市两级考古机构组织的考古发掘工作于7月下旬启动,由于菏曹运河正在施工,此次发掘属于抢救性发掘保护。
现场发现疑似古人“土灶台”
考古发掘现场,考古人员发现了疑似古人做饭用的“土灶台”和各类动物骨骼,而研究早期人类的食物组成和工具使用是揭示早期人类行为演化的重要内容之一。
考古人员介绍,在旧石器时代,人类或住洞穴或住树上或住简易性的窝棚,所以常常在居所中心或一隅生一堆火。人们环火而坐,不断往其中添柴,使火不致熄灭,直至人民迁徙他处为止。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定居,这时开始出现火塘。火塘就是一种人工修筑的、多为圆坑形的生火设施,特点是位于居住屋室的中央,敞口,并配以石三脚或陶柱子进行炊事活动。
在定陶仿山龙山文化遗址发现的古人“土灶台”呈圆形,有用火痕迹,由于时代久远,已形成红烧土胶结面。另外,发掘中还发现了大大小小的动物骨骼。考古人员推断,这很可能是古人类食用猎物后留下的“生活垃圾”。
出土陶片种类纹饰器形丰富
在已经发掘出来的文物中,以各类陶片为主,种类包括夹砂灰陶、泥质红陶、泥质灰陶、黑陶等;纹饰主要有绳纹、篮纹等;可辨器形主要有罐、盆等。“虽然遗址的地表没有遗留下任何古建筑,但地下却蕴藏着无数的宝贝。”一位考古人员说。
在一段断层上,牡丹晚报记者记者看到,土层中镶嵌着密密麻麻的各色陶片,有灰色的、青灰色的、红色的等等。大块的有巴掌大,小块的有火柴盒那么大,在陶片上能看到清晰的绳纹或布纹。“这些都是古人的生活用品,陶罐之类。”考古人员介绍说。牡丹晚报记者观察发现,这块陶片上带有一些细小而粗糙的纹路,掂在手中感觉较轻。有些陶片看起来是陶器腹部的残片,有些是陶器口处的残片。考古人员表示,目前还不能确定这些陶片全部是龙山文化新石器时代的陶片,有的可能是夏商时代的陶片。
“希望发掘完成后,能有新的重大发现。”考古人员表示,这次的发掘成果将为了解和研究菏泽地区新石器时代文化面貌、经济形态及古环境提供重要证据,同时也为探索淮河流域乃至中国东部地区古文化交流和人群迁徙提供重要线索。
菏泽龙山文化遗址有多少
采访中,牡丹晚报记者了解到,截至目前,龙山文化遗存在菏泽各县区都有发现,只是大多没有发掘,仍然静静地“躺在地下”。
史前时期,菏泽地域内有古济水、灉水、沮水等诸多河流,并且有著名的大野泽、菏泽、雷夏泽等沼泽水域,这些水域为古代先民们提供了赖以生存的条件。大约五千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居住在这些河流的两岸和沼泽边沿稍高的地带,繁衍生息。先民们生活和居住的地方,留下了众多的堌堆遗址。据统计,菏泽历史上堌堆遗址近500处,至今保存完好的就达200余处,其中被国家、省、县确定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170余处。堌堆数量之多、分布之广、布点之密,在全国独一无二,在全世界也是罕见的。这些堌堆遗址,大多是大汶口、龙山时期的文化遗存,地层堆积多达几米或者几十米,土质基本上都是深灰色,代表性的有安邱堌堆遗址、坡刘堌堆遗址、凤嘴堌堆遗址等。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