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1年,戚其章《国际法视角下的甲午战争》一书面世,站在国际法的角度上剖析战争。
学者王建朗认为,“蔑视与利用并举,这就是日本对于国际法的两面态度。戚著通过对甲午战争的剖析,使我们清楚地意识到了这一点。”
《甲午战争史》成经典
戚其章在1990年出版《甲午战争史》一书,被认为是这一领域的经典之作。本书参考了中文、日文、英文等多种资料,采用第一手史料。台湾学者吴圳义评介道:“本书引用的第一手史料,为数甚多,达一百二十余种,为其一大特色。对于中日甲午战争发生经过之叙述也十分详尽,可以说是了解战争如何发生的最好参考资料。”
对于历史人物,戚其章主张将其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中予以评判。比如,对于战争的关键人物李鸿章,国人或全盘否定,或过高评价。“他认为,李鸿章首先是一位清朝重臣,他的所作所为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的统治。而朝廷又代表国家,代表民族,因之,李鸿章的作为又有有益于国家与民族的一面。”谈到《甲午战争史》时,学者刘玉明说。
此书结尾,戚其章的话意味深长:“任何真正的社会改革都是一个系统的工程。而洋务派的改革却只是浅尝辄止,长期停留在较低的层次上,没有进一步深化下去,因此始终未能发展成为一次社会改革运动……”
2012年10月,戚其章去世。回顾百年来的甲午战争研究时,他仍然心怀期待:“还存在着许多研究的薄弱环节甚至空白,有待于进一步探索和填补,而且更为重要的是,甲午战争犹如中国近代史之网的纲,抓住了它就必然会带动整个近代史研究的拓宽和深入。”
(戚其章 1925年生,山东威海人。1948年毕业于南京中央大学机械工程系,1949年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曾任华东军政大学教员,1952年因病返乡,在威海一中任教师,其后开始研究甲午战争,1979年调入山东省社会科学院,2012年10月7日因病逝世。)
新京报记者 吴亚顺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