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五点半起床,准备一家三口的早餐,开车送孩子上学;八点半左右回到家,做家务、去超市、准备自己的中餐;午饭后补个觉,下午一点开始上网,给孩子找学习资料,然后就得出发接孩子放学了;下午四点半开始准备一家三口的晚餐;晚饭后监督孩子做作业、陪玩……
这是一张常见的“全职妈妈”作息时间表,主题只有一个——“陪伴孩子健康成长”。半月谈记者在京、沪、浙、皖、苏等地采访了多位“全职妈妈”,他们不约而同地说,自己从职场转型,首要原因就是为了孩子。
做“全职妈妈”已13年的胡微(化名)告诉记者:“现在的家庭,越来越重视孩子的教育,只要经济收入等条件允许,母亲‘全职’的几率就高。”胡微在杭州一个人数过百的“全职妈妈”QQ群里属于“老前辈”,“当时我怀孕后决定全职,在同龄人中很少见。而这几年,人数成倍地增加”。
同样加入这个群的另一位“全职妈妈”苏灵(化名)告诉记者,自己孩子就读于杭州市区一所公办小学,班里29个孩子,有10人的母亲是“全职妈妈”。
全职生涯不足两年的李子慧(化名)刚辞职时,还能按照工作时的惯性,去健身,泡书店,但最近半年她却越来越找不到自我了。她说:“我深切体会到,‘全职妈妈’比上班工作累多了。”
网民“小嘉爸爸”是上海一家“全职妈妈”社区网站的创办者。他告诉记者,自己曾就“全职妈妈”转型原因做过调查,109位参与者中,超过一半的回答是“为了更好地照顾孩子和家庭”。
然而,不同于一些有钱有闲、妈妈全职纯属“锦上添花”的家庭,更多“全职妈妈”离开职场是迫于无奈。
辞职之前刚刚在工作上站稳脚跟的苏灵说,孩子一上幼儿园,就反复发热,半个月一个月就要去次医院。她说:“你也知道,医院从挂号开始就要不停排队,我在医院一呆就得一天。先生做销售,经常出差,父母和公婆想来照顾,但是一来离得远,二来房子小,根本住不下。”
“孩子只有两岁,一刻也离不了人,我丈夫只是普通收入,宝宝花销很大,还要赡养老人,我们没有富余的钱请保姆,所以我只能自己带孩子和照顾老人。”家住合肥的王思遥说。
母爱和家庭责任面前,女性再出色的工作能力、再光明的职业前景,都悄然让步。
“我有学历也有能力,从没想过自己有一天会在家带孩子。”现居武汉的刘妍妍上大学时包揽了一等奖学金,可是随丈夫到异乡工作后,女儿的降生令她措手不及。
“我没有选择。两家的父母都在遥远的家乡,各自有自己的工作,丈夫工作繁忙,我只能全力在家照顾家庭和孩子。”刘妍妍说。
记者在采访中还发现,这股“全职妈妈”的风潮,正逐渐蔓延到进城务工人群。
2013年春节以后,多年来一直和丈夫一起在上海打工的曾永梅独自留在了老家——安徽怀远县农村,开始和公婆女儿在一起生活,而她留守的唯一原因就是对读小学5年级的独生女的担心:“她小小年纪就喜欢打扮,现在已经穿了耳洞,不但没有耐心看书学习,还说同学都是这样的。我们只有一个女儿,赚钱就是为了她以后能生活得更好,现在看,光有钱还不行,没有爸妈教育,孩子容易走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