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2月4日电 今天,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举行《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公报》新闻发布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城市建设司副司长李如生在会上表示,目前部分景区门票偏高的情况确实存在,下一步将规范管理、加强监督;同时,今后门票的“方向”应该回归公益,“长远来看是实现免票”。
李如生表示,要把握风景名胜区“政府”的定位,景区门票不是市场收费,是政府补偿性定价。目前门票过高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首先,各级财政投入不足,使风景名胜区的保护和运作高度依赖门票收入;其次,很多风景名胜区处于偏僻地区,当地的区域经济条件较弱,依赖门票经济;此外,个别风景名胜区有不规范经营的状况,一些企业承担了管理权、开发权,间接地抬高了门票价格。
据了解,今年5至10月,住建部组织开展了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保护管理执法检查,组织8个检查组对48个风景名胜区进行抽查。其中,山西五台山等5处风景名胜区综合评分低于60分,保护管理不达标,被责令明年上半年完成整改。
李如生介绍,执法检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是景区级别过低,规划滞后,资源受到严重破坏,管理不规范等,他进一步表示,对于屡教不改、长期不合格、问题非常严重、造成环境破坏非常严重的风景区,将报国务院对其除名。
会上,住建部总规划师唐凯公布了《中国风景名胜区事业发展公报》。《公报》指出,1982年,我国正式建立风景名胜区制度。今年是我国风景名胜区成立30周年。在过去的30年中,风景名胜区事业在保护生态、服务人民、展示文化、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中作出了重要贡献。
截止目前,国务院共批准设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25处,面积约10.36万平方公里;各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共设立省级风景名胜区737处,面积约9.01万平方公里,两者总面积约19.37万平方公里。这些风景名胜区基本覆盖了我国各类地理区域,占我国陆地总面积的比例由1982年的0.2%提高到目前的2.02%。
“十一五”期间,我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共接待游客21.4亿人次。其中,2010年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接待游客4.96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直接旅游收入达397亿元。同时,我国的风景名胜区在世界上也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世界遗产事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我国现有43处世界遗产地中,共涉及国家级风景名胜区32处、省级风景名胜区8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