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东门外洗衣服的妇女。
文化大师季羡林曾在“荷香十里,绿叶擎天”的大明湖畔读过三年书。
他在《回忆正谊中学》一文中说:“每到夏天,湖中长满了芦苇,芦苇丛中到处是蛤蟆和虾,这两种东西都是水族中的笨伯。在家里偷一根针,把针尖砸弯,拎上一条绳,顺手拔一根苇子,就成了钓竿似的东西。蛤蟆端坐在荷叶上,你只需抓一只苍蝇,穿在针尖上,把钓竿伸向它抖上两抖,蛤蟆就一跃而起,意思是想捕捉苍蝇,然而却被针尖钩住,提上岸来……最笨的还是虾……只需顺手拔一根苇子,看到虾,往水里一伸,虾们夹住苇秆,死不放松,让我拖出水来,我仍然把它们再放回水中。”
钓蛤蟆钓虾,都只是一种毒日头下的游戏,童年的季羡林用来打发上下午课间的几个小时。因为他住在南关佛山院街,距学校路途很远,中午不能回家吃饭。
“湖光山色与水清”,这是济南景色之三绝。山色指的是千佛山。现代乡土文学代表作家蹇先艾在《千佛山鲁——游鲁随笔之七》中,写的是在夏天的千佛山顶俯视城市之所见:“这清晨的空气的确清爽,凉风习习地吹乱着我的头发,使我忘却了这是在夏天。我的视线在这山野间任意地起落着,从高而低,由南而北。‘心旷神怡’这四个字,我觉得它们太抽象了,绝对描写不出我内心神秘的感觉来。眼底的近处,展开了一大片葱茏油绿的田畴,稍远便望见那中西房屋相间,依稀点缀着一些绿树的济南府。”山是绿的,城也是绿的,绿是济南夏天的基色。
作为天下闻名的泉城,济南的夏天也被碧水浸透。
台湾散文作家唐鲁孙在《济南的泉水和鱼》一文中,写得更为传神:“济南城内地下沟渠密布,潜流纵横,随手自地上掀起一块石板,泉水便源源涌出,伸手就能捞到又肥又大的青草鱼。城南有条叫‘剪子胡同’的路,不论天旱天雨,这条街总是积水盈寸,路人都得自两旁骑楼下绕道而行……这石板下的泉水,夏季凉透心扉,可冰水果。”

1942年,济南街头卖冰镇酸梅汤和冰激凌的商家。
济南人确实是这样做的。他们把西瓜或是别的水果,装入网兜,沉在井里、泉中和河底,过上一天半宿,再捞出来享用。这个法子也叫“冰镇”,拔凉解暑,可以大快朵颐。 2/3 首页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