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经朋友介绍,我与张传旭相识。虽是第一次相见,但我们丝毫没有陌生感。张传旭是著名大学的教授、山东首位书法博士,但是从他的身上,一点看不出来。进入房间,客厅里整面墙的书架顶到天花板,书房里桌上、床上、地上、窗台上,书摆得满满的,连阳台上都被书侵占。我不禁惊讶,他说阁楼上、地下室还有两屋子书。早听说张传旭学识广博,于此可见一斑。
张传旭成长在一个教师家庭。上小学之前,父亲便开始教他写毛笔字,在父亲的教诲下,张传旭爱上了书法。1986年,他用工作后第一月的工资,买了一套法书丛帖,囊括了篆隶、正书、行草等全部的经典。他用最为笨拙的双钩填墨法,对这些经典进行了深入的研习,有时一个笔画,他要重复几百上千遍,力求与法帖惟妙惟肖。正是这些经典,为张传旭打下了深厚的基本功。首都师范大学的六年,是张传旭在传统文化怀抱中吸允营养的六年,在欧阳中石先生的指导下,他把书法放到传统文化之中,广泛涉猎文史哲各个学科,痴迷于戏曲、绘画,触类旁通,为成为一个学者型书法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02年,作为引进人才,张传旭到山东大学艺术学院工作,在这个以文史哲享誉全国的校园,他如鱼得水。山大深厚的传统文化根基,浓郁的研究氛围,使得张传旭的创作、研究突飞猛进,有了飞跃的发展。05年,出版了第一本书法集《青李集》,得到欧阳中石先生、蒋维崧先生等前辈书家很高的评价。10年,由山东大学、省文联、省书协主办的张传旭师生书法展,在山东博物馆举办,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好评。
学习书法而不拘于书法是张传旭有别于众多书家的重要一点。在书法创作上,张传旭篆、隶、楷、行、草各体兼善,行草尤佳。他对二王尤为偏爱,继而对两汉乃至先秦简牍进行了深入研究,汉简的正大刚健、自然高雅符合张传旭自身所蕴含的儒家风范。现如今,所谓的书法家很多,但是多数拘泥于书法技巧,而真正在传统文化的高度上理解书法、阐述书法并有所建树的很少,张传旭算一个。张传旭以王羲之研究所为平台,创作研究、教书育人,与全国真正有实力的学者、艺术家密切交流,春风化雨,润物无声。他已经培养研究生50多人,多人已经博士毕业,数十人参加全国展并获奖,他们已经走到了学术研究、艺术创作的前沿。与张传旭交流是惬意的,双方可以不讲方式,不设题目,不着边际,信马由缰。张传旭诚恳热情、为人随意潇洒。那天,我们从书法谈到文化,又到文学,谈到艺术,又到音乐,谈到当今人们关心的社会现象,……山东首位书法博士的博学、对许多问题看法的独到与深刻,让我惊叹。他认为不能从书法这个角度看书法,要从整个中国文化的角度看书法,或更宽的视野去看。学习书法,学识和知识很重要,学书法不重文化只重技巧,到一定程度后很难提高。只有全面提高自身的修养,才能水涨船高,继而提高书法创作水平。
屏蔽此推广内容张传旭写过一幅对联,“学无中西,唯求真善美;字有今古,上溯夏商周。”明心见性,表明了自己的学术理想和艺术追求。在当今浮躁的书画环境中,在这拜金严重的当下,张传旭能甘守孤寂,在浩瀚的文化海洋中独驾扁舟,实属不易。老子说:“圣人之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张传旭用全部的精力“实其腹,强其骨”,从而也就成就了他—— 一位学者型的书法家。(张代生)
张传旭简介
张传旭,山东莒南人。1996—2002年在首都师大获书法硕士、书法博士学位,从师于欧阳中石先生。山东省首位书法学博士。现为山东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王羲之研究所所长,研究生导师。中国书协会员,山东书协理事、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在《文艺研究》《书法研究》《求索》等杂志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楚文字形体研究》、《影响的焦虑》、《黄庭坚》等著作多部,主编山东省中小学书法教材及各种书法专业教材40余种。出版个人书法作品集《青李集》、《清风徐来》。中央电视台、山东电视台、《文艺研究》、《中国书法》、《书法导报》、《大众日报》等媒体均对张传旭的书法创作、书法研究、书法教育进行过报道与专题介绍。到今年(2014)已培养研究生50余人,考上博士7人,加入中国书协会员11人,参见全国展60余人次,获奖10余次。参加全国书法学术研讨会30余人次,获奖6次。2010年11月由山东大学、山东省文联、山东省书协在山东省博物馆举办了“张传旭师生书法展”。作品多次在国家博物馆、中国美术馆、荣宝斋等地展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