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袍在古代为皇家天子御用,无不体现着当时社会的最高织造水平。其制作与管理由内务府负责,整个过程分工细致,管理有序,人员庞大。
龙袍的专职织造人员就有二千六百零二人。所用面料更有缎、绸、纱、缂丝、漳绒等数十种。并且在织造过程中大量使用织金、妆花和缂丝等工艺难度大的复杂织造技法。据清宫《内务府奏销档》和《内务府造办处各作成做活计清档》等档案记载,皇帝敕谕多次要求官局所织锻匹“务要经纬均匀,阔长合适,花样精巧,色泽鲜明”,质量不合格,必须补赔、罚俸或受鞭责。现在我们可以看见的每件龙袍都是精品,无论从材料、工艺,还是制作上没有一丝瑕疵。
所以,某种程度上说,收藏了一件龙袍,你就等于收藏了清代三百年的历史。当然现今市场因素也为其价值翻身助力。
首先龙袍存世数量有限,且大部分集中于故宫博物院,民间品相完好的龙袍能保存至今实属难得。在如此有限的数量下,藏家需求却越来越大。其次,龙袍价值被低估,升值空间巨大。
据清宫档案记载,乾隆六年(1741年),景德镇官窑的统计数字显示,这年共烧过瓷器胚胎42700件。这一年,烧造官窑花费的银两为9880两。也就是说,烧造一件官窑瓷器,需要花费白银约0.2313817两,合 2/4 首页 上一页 1 2 3 4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