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作为全球化品牌,海信集团成立49年来,始终坚持与改革开放同行,从一个仅有30余人的小厂成长为全球知名的综合性高科技企业,产业覆盖多媒体、家电、IT智能系统、现代地产和服务等多个板块,并在电视、光通信、智能交通、商用POS机等多个领域都创造了第一,成为改革开放40年来具有鲜明特点的企业之一。
从家电企业成长为综合性高科技企业
海信集团的前身是1969年成立的“青岛无线电二厂”,当时工厂固定资产仅有10.7万元,资金、技术、设备、人员均极度匮乏,仅用木板和课桌搭起了一条简易的生产线,开始生产收音机。
1978年,站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这一历史转折点上,青岛无线电二厂抓住时机,积极调整组织机构,实行三级管理模式。1979年组建成为青岛市电视机总厂,此后主要生产电视、收音机、元器件。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高,市场对彩电的需求进一步被激活。面对变化的市场需求,青岛电视机总厂决定高起点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走消化吸收、为我所用、振兴民族工业之路,并于1984年引进了日本最先进的彩电技术和设备生产彩色电视机,创造了14吋彩电当年谈判、当年签约、当年安装设备、当年投产、当年见效的“青岛第一速度”。那一年,青岛电视机总厂主要经济指标列山东电子行业第一位、全国电视行业第一位。
1992年是中国改革开放过程中意义重大的一年,中国的家电企业开始在现代企业的游戏规则中酝酿变革,国外的家电企业也开始进驻中国市场。年仅35岁的周厚健出任厂长,提出了“发展电视,不唯电视;发展电子,不唯电子”的构想,大刀阔斧地进行改革,转换机制,加快产业结构的调整,拒绝参与1996年彩电行业价格战,海信由此进入多元化快速发展的壮大时期。
进入21世纪,海信产业发展的战略调整采取盯着主业做加法,大力投资与主业相关的门类,尤其丰富海信的3C产业结构,形成技术结构合理的产业平台,构建3C产业之间相得益彰的效应。2004年开始,海信将传统板块向高端产品靠拢、产业链向高技术构成延伸,产业架构整体向高科技转移。
从海信的发展历程中不难发现,无论处在经济周期的哪一个区间,海信总是对新的方向保持敏感。目前的业务构成中,1/3来自彩电、1/3来自白电,还有近1/3来自新开拓的智能交通、数字医疗、光通信等高新技术领域的B2B业务。
值得关注的是,海信的传统产业继续加速,以彩电为核心的传统产业通过技术升级形成新的优势,同时新供给动能强劲,在光通信、智能交通、商用POS机等多个领域都在行业领先,海信医疗显示和CAS(计算机辅助手术系统)达国际水准。这些新的产业,均在市场大规模增长之前很久就已布局。2017年,海信集团实现销售收入1110.6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82.35亿元,实缴税金84亿元。
在业内看来,从短周期、低货值、低利润的业务转战到长周期、高价值、高利润的产业,成为海信连续多年增长的势头得以延续,企业规模强势扩张至千亿级的秘诀。
技术立企,走自己的特色之路
从跟跑、并跑到领跑,海信靠的是“技术立企”的根本信条。1992年,海信就确立了“技术立企”的发展战略,并一直坚持至今,每年将销售收入的5%投入研发。针对当时新产品开发速度慢,制约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局面,海信实行奖金与开发成果挂钩的方法,大幅度提高技术人员工资,形成了推动海信技术发展的特区制度。将技术开发人员工资涨到一线工人3倍,在那个年代,这种对技术研发和研发人员的“偏倚”,让外界不可思议。
海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周厚健曾表示:“那些只引进、不研发,落伍了再靠引进的企业,没有追求,必死无疑。”在彩电业务的发展过程中,四个关键的转折点成就了今天的海信。
首先是2005年研发成功“中国芯”,中国首块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并产业化的数字视频处理芯片信芯在海信诞生,彻底打破了国外芯片的垄断地位。2013年国内首款网络多媒体电视SoC主芯片并实现量产,2015年发布Hi-View Pro画质引擎芯片,使海信正式比肩行业巨头三星和索尼,成为中国拥有自主高端画质芯片的电视机企业。
其次,建成中国电视行业第一条液晶模组线,打破了我国液晶模组几乎全部依赖外企的状况,率先完成了平板电视上游产业链的突破。
第三,ULED电视与激光电视并行,其中,“ULED显示技术”是海信十年来对电视行业上游垄断发起的第三次突围战,凭借历时7年研发的激光电视提前锁定主动权,终于在全球大屏幕电视市场赢得了一席之地。
最后,转型布局智能电视。2017年,用户数突破3078万,聚好看成为中国最大的互联网电视云平台。
不难看出,产业结构调整是贯穿海信发展的一条主线,清晰了以电子为主的核心产业,周厚健多次表示,通过产业高端转型实现经济结构升级,对企业而言是最务实的做法。多年来,海信选择产业始终遵循关系国计民生和掌握关键技术两条铁律,以图像与视频数据处理技术作为核心技术,最终成为海信转型发力智能交通、医疗电子等新兴产业的动力和信心。
据介绍,为上合青岛峰会提供相关保障和服务的正是海信集团旗下的网络科技公司。1998年,海信开始涉足智能交通领域,针对中国的道路交通特点独创了计算“交通强度”的算法并且不断完善,自主研发的交通信号控制系统在竞标北京奥运会智能交通项目时一战成名,结束国外智能交通系统对中国市场的垄断。海信的智慧城市和智能交通产品与解决方案成功现已应用于全国100多个城市。在智能交通领域唯一一家落户于企业的国家级工程技术中心也设立在海信。
在医疗电子领域的发力,同样起源于海信在图像显示方面的技术储备,作为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重大课题支持研发的两大系统,海信CAS和海信SID填补了我国医疗科技在数字医学领域的空白。其中,海信CAS已在全国超百家三级以上医院应用,成功救治2000多例疑难肝胆手术患者。以这一技术为依托,2017年11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海信集团共同发起的全球最大人类数字肝脏数据库开放平台正式发布,为医生提供诊断、治疗和科研依据。 1/2 1 2 下一页 尾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