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 今年以来,龙桑寺镇针对群众外出务工,往返耕种、灌溉成本较高的实际情况,从解决群众最为关注最为发愁的灌溉入手,自力更生与争取外援相结合,集体所有与个人运营相结合,统一规划与中介服务相结合,探索出一条土地托管群众省钱集体增收的新路子。
一是自力更生“点火”,争取外援“添柴”。村集体拿出“三块地”承包费作为启动资金,争取第一书记支持,购置水肥一体化设备等农业机械,为群众提供灌溉服务。后寨村集体出资5万元,县环保局驻村第一书记争取90万元,购置10套水肥一体化设备,可满足8000-10000亩小麦灌溉需求。目前该村开始着手预收全村近2000亩小麦4遍灌溉费用24万元,刨去用电、雇工成本与个人分红,村集体可增收10万元。受此启发,道口张村、张老庄村也在第一书记的支持下正在联系购置相关设备。
二是产权集体所有,个人负责运营。在农机服务的运行体制机制方面,我们探索公私合营的模式,即集体以农用机械入股,个人以少量资金与劳务入股,成立农机服务公司或农机合作社,农机设备所有权为村集体所有,集体占绝对股份(95:5),收入与支出全部由集体把关;个人负责运营管理,开拓市场,雇佣员工,组织施工,日常经营劳动按灌溉亩数提成,体制完善,机制灵活,切实做到既保证集体资产不会缩水流失,又能调动个人积极性保持动力活力。齐鲁银行济南分行金融专家对此给予充分肯定。
三是厘定服务半径,保证服务效率。镇级层面根据每套农机、每组农机的服务能力与灌溉周期,做出全镇86000亩耕地的灌溉需求规划,避免各村一哄而上恶性竞争。对于已经购置相关灌溉设备的村,建议周边的村庄不再盲目上马类似项目,寻求错位发展。后寨村10套农机设备服务范围至少为8000亩,可覆盖周围道门等六个村,这几个村就不再购置此类农机。提倡各村土地整体打包,由村委会与农机合作社签订托管服务,每亩可有5元的中介服务费作为集体收入,为下一步集体流转土地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