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投圈的“潜规则”
企业虚报融资额的情况越来越浮夸。有些企业明明只融了100万元,却对外宣称融了500万元;明明融的是人民币,却宣称是美元;还有不少企业将根据业绩情况分阶段到位的投资额变成一次性融资额来“充数”……
在中国的创业大浪潮之下,一家创业公司怎样才能崭露头角?
在创业圈摸爬滚打过的张欢(化名),给出了惊人的答案——数据造假。
实际上,这个在外界看来匪夷所思的答案,在创投圈内已经成为心照不宣的“潜规则”。
“当前创业数据造假已成常态,投资史上20年未见。”赛富基金创始首席合伙人阎焱[微博]近日在有关论坛上如是直言。
这是一个创新的时代。这又是一个浮躁的时代。
有人说,在互联网思维模式下,制造噱头是不可或缺的。而当下创业圈的部分“弄潮儿”似乎也以行动实践着这个观点:
之前窝窝团、京东被曝夸大融资,近来一亩田又被曝数据造假、饿了么被质疑融资夸大……似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出现一两个制造噱头的创投圈“匹诺曹”。
在中国的创业圈,拒绝进行数据造假,不行吗?至少在张欢看来,想“独善其身”还是很难的。
圈子·门道
1.8米的个头,浓眉大眼,再加上还算不错的家底,在外人眼中,29岁的张欢算得上一个“高富帅”。
不过,他并不满足于享受父母所打造的物质生活,一直有自己“闯一番事业”的想法,为此他和朋友在两年前一起合作创业,踏入了创业圈。
“应该说现在这个时代是创业的最好时代。”国家政策的鼓励扶持、各种新兴创业公司的“骄人”成绩,一度让张欢对创业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然而,直到真正涉足这一领域,他才了解到众多外人难以知晓的“门道”。
数据造假正是这其中最为普遍的一个。
“数据造假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创业公司虚报融资金额。”先后在几家创业公司就职过的“80后”北京小伙子张晨同样“深谙此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