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货业可以充分发挥自身的固有优势,加强对特定消费者的吸引力,同时借鉴购物中心的特色,结合实际情况准确定位目标客群,最大化发挥自己的固有优势,增强消费者体验感和舒适度是百货店未来的重要趋势。”张平表示。
但同时也有人对百货转型购物中心的前景表示疑虑。王永平认为,商业地产的大饼越摊越薄,而且同质化、泡沫化逐步显现,不仅是百货,购物中心在未来的发展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并且百货大多体量较小,即便转型购物中心,也会受到区域内大型购物中心挤压。
触网求人气
“不管是关门店、经营网店、增加自营,这都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做法。现在百货业需要全方位的改革,在大数据基础上,根据客户特性指定经营方针,由传统的经营商品向经营客户转变,同时,也要对企业的组织体系进行重新构建。”赖阳认为。
眼下,有越来越多的企业“触网”,试图借助互联网科技改变目前的生存现状。就在7月,银泰商业发布公告称,银泰与阿里巴巴[微博]组建合资公司,双方将加深银泰商业与淘宝、天猫在O2O领域的合作。银泰商业在积极拓展电商合作渠道方面的努力,还表现在银泰网[微博]上商城的运作上。而在之前王府井百货、西单大悦城等都在通过与腾讯、阿里巴巴的合作来聚拢人气。
“百货业转型的现实困难很多,尤其是电商冲击十分严重,但这并不代表没有出路。反观国外经典的百货品牌,虽然也受到电商挤压,但仍很好地保留了品牌独特性,并将科技融入到商业经营中,更为精准地服务于客户,这些都值得国内百货行业借鉴。”张平介绍。
正如王永平所说,现在对于百货业来说,单一模式的变革很难解决百货业面临的诸多问题,只有综合性转型才能帮助百货业脱离困境。
■ 案例
百盛又一门店歇业
7月23日上午,记者来到位于东四环大郊亭桥西南角的百盛百货。在商场正门上,张贴着商场歇业整改的公告,但商场于何时恢复营业并未说明。目前商场的展示橱窗已清空并被遮挡,看不出商场内部的情形。在记者到达的10分钟里,已有十余名消费者向保安询问商场营业情况,在得知歇业后悻悻而归。对于歇业事宜,记者致电北京百盛方面,但未就此事得到答复。
据知情人士介绍,百盛东四环店2007年正式开业,当时瞄准的是泛CBD周边的社区消费者,但近两年的经营状况不尽如人意,目前歇业整改也并非意料之外。“大郊亭附近社区众多,购物中心、超市本身就不缺乏。百盛在这里还是做百货加超市的传统百货微缩版,缺乏对周边消费者的独特吸引力,是导致该门店歇业的重要原因。”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说。
实际上,目前百盛在北京另外两家门店的人气也并不旺盛。本周二晚7点,记者来到百盛复兴门店,本应是下班后商场热闹的时候,但偌大的一层化妆品区顾客不足10人。对比更为鲜明的是百盛太阳宫店。每到饭点,百盛对面爱琴海购物中心的餐饮店人气旺盛,而百盛则是门可罗雀。
百盛今年在全国已有3家门店关门歇业,而据记者统计,两年以来百盛在国内已有7家门店关门。从1994年百盛进驻中国,并在北京复兴门开设门店以来,百盛迅速发展成为外资第一店。
记者翻阅百盛2013年年报发现,2013年,百盛销售总额为174.81亿元,同比仅增长4.3%。而净利润更则下滑了58.4%至3.54亿元。
2/2 首页 上一页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