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一线故事 > 正文
   

流转田结出“金果子” 新农人捧起“致富碗”

2025-11-06 08:34:01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深秋的郓城大地,丰收的喜悦在规模化经营的沃土上流淌。得益于土地流转释放的活力与适度规模经营的效益,昔日零散的田块正汇聚成增收致富的“聚宝盆”,新农人们干劲十足,对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描绘的农业农村现代化蓝图满怀期待。

  11月2日,郓城县程屯镇任垓村蔬菜大棚里,种植户李明圆熟练地擦拭手机镜头,调整好支架,在田埂间一蹲,便对着藤蔓上挂满的水果番茄开启直播:“进来先点关注再领优惠券,这沙瓤番茄,又香又甜……”

  谁能想到,10年前因病致贫的他曾几乎闭门不出。这命运的转折,始于2016年。当时,政府通过土地流转集中建起大棚,位置最优的1号棚被优先租给行动不便的李明圆。他从种植多肉起步,如今转型培育特色番茄,这片流转而来的土地,彻底改写了他的生活轨迹。

  作为新时代的新农人,李明圆始终关注国家政策动态。“刚学习了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公报,里面提到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这话真是说到我们心坎里了!”他语气坚定地说,“新农人就得种更绿色、更健康、更安全的农产品,产业才能兴旺。线上线下一起卖,直播也是新农活,这样日子才更有盼头!”

  10月27日,郓城县水堡乡马庄村的肖作壮望着满载“映霜红”冬桃的车队驶离,脸上笑意盈盈。客商郑金银笃定地说:“这冬桃品相、口感都没得挑!拉回去一上午准能卖光!”

  “比种普通庄稼强太多了!”肖作壮掰着指头算起规模账:2018年,他流转15亩土地引种“映霜红”冬桃,第三年便进入盛果期,“去年行情好,纯利润达30万元!今年雨水稍多,十几万元收入也稳当到手。”规模种植不仅让肖作壮富了起来,更盘活了村里的闲散劳力。在采摘、疏果、套袋的农忙时节,他的桃园每天用工20余人。

  在水堡乡,通过土地流转与适度规模经营,特色种植面积已近千亩,形成了多点开花的产业格局。

  走进唐塔街道孙庄村,金黄的“山农酥梨”密密匝匝地压弯枝头,果农们穿梭林间,熟练地采摘着果实。村党支部书记孔庆彪介绍:“我们注册了‘郓乖丑梨’品牌,还拿到了绿色食品认证,现在亩效益能达到3.5万元。”

  该街道以“党建引领+特色种植”为发展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实现集中管理,创新采用“酥梨+地瓜”套种技术,大幅提升了土地“含金量”,让村民人均年增收6000元。

  金黄的酥梨不仅映照着村民的甜蜜生活,更承载着孔庆彪的新愿景。“党的二十届四中全会为乡村擘画了现代化新蓝图,太让人提气了!”他满怀憧憬地说,“我们要充分发挥科技农业、智慧农业的作用,把产业做得更强,把产业链拉得更长,让更多乡亲在家门口稳稳增收,把日子过得更富足、更现代!”

  近年来,郓城县将土地流转作为激活乡村产业的关键抓手,鼓励村集体牵头整合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引入高附加值特色作物。这一举措不仅让沉睡的土地焕发新生,更让越来越多的农民在家门口获得了“租金+薪金”的双重收入,稳稳挑起了增收致富的“金扁担”。 记者 王振宇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万亩沃野寄丰年
下一篇:从“兵妈妈”到致富“领头人”
 
0
 
 
 
 
推荐资讯
柿柿皆如意 “好柿”正当时
柿柿皆如意 “好柿”正
金秋收获忙
金秋收获忙
山楂红了  果农笑了
山楂红了 果农笑了
“姜山”如此多“骄”
“姜山”如此多“骄”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