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鲁西南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在单县浮岗镇大坝林庄村的千亩梨园里,一个个套着纸袋的酥梨压弯了枝头。村民们穿梭林间,熟练地采摘、分拣、装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这片承载着希望与汗水的果园,在经过近五年的精心培育后,终于迎来了硕果累累的盛景。

支部领办,蹚出强村富民路
这片梨园的茁壮成长,源于村党支部的主动作为。大坝林庄村党支部创新采用“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模式,将分散的农户组织起来,把闲置的土地资源整合起来。群众以土地入股,成为合作社的“股东”,不仅能获得稳定的土地租金,还能参与年底分红。同时,合作社优先吸纳本村劳动力,让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挣务工收入。
“我们村过去产业基础薄弱,群众收入渠道单一。现在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特色林果产业,真正实现了村集体和群众‘双增收’。”大坝林庄村党支部书记刘传礼介绍。这一模式有效激发了乡村振兴的内生动力,将党支部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与合作社的经济优势、群众的能动性紧密结合,蹚出了一条强村与富民相统一的康庄大道。因带领乡村发展成效显著,刘传礼荣获2024年“齐鲁乡村之星”称号。

科技赋能,酥梨品质誉满园
梨园里丰收的,是采用“果树多种源品质育种法”的发明专利技术育成的优质晚熟新品种——“山农酥梨”。这款酥梨可谓“系出名门”,它个大形正、皮薄如纸、汁多欲滴、酥脆甘甜,平均单果重达560g左右,更因其果肉抗氧化、不易褐变的独特优点,深受市场青睐。山农酥梨的出现,解决了中国梨产业“晚熟而不优质”的问题。
“我们这梨,口感特别好,咬一口,嘎嘣脆,甜得像蜜一样,而且放久了也不容易变色。”正在采摘的村民乐呵呵地展示着手中的果实。得益于科学的种植管理和优良的品种特性,“山农酥梨”亩产可达近7000斤,优异的品质为其赢得了广泛声誉。2024年,它便吸引了山东卫视直播间镜头聚焦;今年9月,更是迎来了央视农业频道《丰收中国万里行》栏目的深入采访报道,让这份来自单县的“甜蜜”走向了全国。

多元发展,产业强村谱新篇
以“山农酥梨”为核心,大坝林庄村并未止步。围绕特色林果产业,村里同步种植了风味独特的“黄金维纳斯”苹果、晶莹剔透的“阳光玫瑰”葡萄等高端水果。此外,还流转土地600余亩,规模化发展韭菜、西兰花等高效经济作物。
如今的大坝林庄村,已从昔日的普通村庄,蝶变为远近闻名的农业产业强村。四季有产业,季季有收入,多元发展的产业格局,不仅鼓了村民的“钱袋子”,更大大提升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金黄的酥梨、翠绿的韭菜、紫红的葡萄……构成了一幅色彩斑斓的现代乡村丰收图景,生动诠释着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
秋风送爽,梨香四溢。大坝林庄村正以这份沉甸甸的丰收,描绘着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奏响着新时代的“丰收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