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媒体记者 王季平
走进岚山区碑廓镇丁家庄村的“墨香”文化小院里,农民画家丁兆义正与村民一起探讨书画技艺,笔墨间流淌着乡土情怀;虎山镇“欣声”文化小院里,一场红色思政课正在开讲,革命故事唤醒青少年的爱国热忱……这些生动场景,正是岚山区“崮乡情”文明实践带以“文化小院”为纽带,推动乡村文明与振兴融合发展的真实写照。
在岚山区,“崮乡情”实践带如一轴长卷,巧妙融合一三产业,借力幽尔崮整体开发,扩展凤鸣庄园,深挖旅游潜力,推动农旅深度融合;同时积极探索数字农业之路,运用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实现智能管理,在文化赋魂与产业壮骨的双向奔赴中,开辟乡村经济升级的崭新境界。
根系乡土,小院深植文化之树
“墨香”文化小院主理人丁兆义坚信:“书画是祖传瑰宝,理应在乡野沃土焕发生机。”这里既是村民书画创作的殿堂,也是青少年书法传承的摇篮。
邻近的“山野微景”文化小院里,主理人丁昌峰以幽尔崮山石草木为材创作盆景,为古老艺术注入乡土气息。
碑廓镇精心打造的16处示范小院,构成一个活力四射的文化矩阵:“福祥”文化小院让葫芦烙画非遗飞入百姓家;宋家岭村实践站“四德”评选,让“好媳妇”“好婆婆”的佳话传遍街巷……
小院如文化“毛细血管”,一场场活动将书法、盆景、非遗等养分源源不断输入乡村肌理,让文明新风如雨露般浸润心田。
城乡牵手,文明花开两地芬芳
“从前在村里教石绘,如今文化也能‘走亲戚’进城了!”吴智玲的“石绘”艺术从贾家湖村走向万和社区书院,一场亲子活动便吸引20余组家庭参与。
这正是岚山区城乡文化融合的生动缩影。安东卫街道的社区书院提供现代空间,乡村小院输送原生态艺术,一场场“文化走亲”,让城乡资源在深度互动中彼此丰盈。
在虎山镇,“欣声”文化小院创新“小院+课堂”模式,大学生志愿者与刘加欣老人共同讲述红色故事,令青少年热泪盈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纸面”真正走向“心间”,入耳更入心。
赋能产业,小院撑起振兴之伞
文化小院的活力,更在于其与产业发展的水乳交融。碑廓镇宋家岭村依托实践带资源,借力“合作社+农户”模式发展猕猴桃与葡萄种植,既壮大了集体经济,也为困难群体与老人开辟了就业新路径。
碑廓镇幽尔崮片区“美丽庭院”评选表彰476户示范户,引领“庭院美”向“乡风美”蝶变,凝聚起乡村妇女为振兴贡献的磅礴的“她”力量。
“崮乡情”文明实践带以星罗棋布的文化小院为坚实支点,正撬动乡村治理优化、产业筋骨强健、文明薪火相传的多元盛景。从碑廓镇的书画墨香氤氲,到安东卫的石绘童趣跃动,再到虎山镇的红色精神激荡,无数小院汇聚成奔涌不息的文明长河。每一处精心构筑的院落,都是岚山区为新时代乡村振兴交出的深情答卷上,一个饱满而闪耀的动人字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