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染田畴,硕果映笑颜。9月的山东省鄄城县大地,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9月20日,在鄄城县2025中国农民丰收节庆祝活动上,秋季“黄河大集热闹开市,全县各镇街的特色农产品齐聚一堂,黄金梨、苹果、地瓜、冬枣等“土宝贝”争相亮相,让群众在逛集、尝鲜、畅谈间,沉浸式感受鄄城农业发展的丰硕成果与乡村振兴的蓬勃活力。
大集现场人头攒动,各镇街特色摊位依次排开。放眼望去,每一处摊位都是一方“丰收小天地”,藏着独属于鄄城的乡土味道。
“第一次见这么大的梨,一个至少有两斤多吧?”“这是什么品种的梨?长的可真大。”在彭楼镇摊位前,个头“硕大”的黄金梨成了“吸睛担当”,围观群众七嘴八舌地询问着。
“这是黄金梨,是我们果园里的‘金字招牌’,最大的能长到2斤多。大家都来尝一尝,口感脆甜还多汁。”摊位负责人刘允一边切开一个黄金梨,一边热情地招呼大家试吃。
在郑营镇的摊位前同样挤满了驻足的群众。摊位上摆放着金黄的小米,红彤彤的苹果、梨。最惹眼的还要数摊位中央的鸵鸟蛋,硕大浑圆,与周边食材形成奇妙反差,引得众人频频驻足打量。
“这是冯庄生态的鸵鸟蛋,不仅可以食用,它的壳还可以做成精美的工艺品,经济价值非常高。”摊位负责人张霞介绍,“还有这是杨胡同种植的小米,颗粒饱满、色泽金黄,每年都供不应求。”
阎什镇的地瓜摊位则充满了“接地气”的烟火气。刚从地里挖出来的地瓜还沾着湿润的泥土,表皮泛着浅褐与淡红的自然色泽,有蜜薯、西瓜红、白雪公主等多个品种。
“咱这地瓜都是沙土地种植,烤着吃流油,蒸着吃香甜,生吃也脆嫩。”摊主张立贵现场用微波炉烤了几个蜜薯,撕开外皮,金黄的薯肉冒着热气,甜香四溢,不少群众品尝后争相购买。
除了这些“当家”农产品,大集上还有古泉街道的有机蔬菜、引马镇斗鸡蛋、箕山镇手工粉条、左营镇绿豆丸、鲜花饼等特色产品,每一样都带着“鄄城印记”,承载着农户们丰收的期盼。
在“黄河大集”上,非遗手造专区同样人气十足。鲁锦摊位是非遗手造专区里的“人气王”,摊位前挤满了驻足的群众。各色鲁锦制品错落摆放,既有印着古典纹样的围巾、披肩,也有缀着精巧盘扣的手提包,色彩浓淡相宜,针脚细密规整,每一件都透着老手艺的讲究,不少人凑上前翻看、触摸,眼里满是对这份传统匠心的喜爱。
铝丝编织、毛线编织艺人现场制作,在他们的一双巧手下,铝丝和毛线转眼间就化作了圆滚滚的熊猫、层叠绽放的牡丹、翘着尾巴的小狐狸,每一件都栩栩如生,看得人挪不开眼。
农民丰收节遇上“黄河大集”,吸引全县17个镇街的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产品加工企业参与,展出特色农产近百种,不仅为农产搭建了“展销桥梁”,更让城乡群众共享丰收成果。正如逛集的市民王霞所说:“赶一次‘黄河大集’,不仅买到了新鲜农产品,更感受到了鄄城乡村的新变化、新活力,这就是丰收的意义。”
不知不觉已接近正午,“黄河大集”上依旧人流涌动,拎着满满“战利品”的群众脸上挂着笑容,满载着丰收的喜悦踏上归途。这场“黄河大集”,不仅是鄄城农业丰收的“展示窗”,更是乡村振兴路上的“加油站”,让丰收的歌声在黄河岸边久久回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