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一线故事 > 正文
   

一家养成鹦鹉,全村都有富路

2025-09-11 08:04:09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通讯员王晓兰 谢林 李哲)清晨,单县蔡堂镇黄菜园村内,此起彼伏的鹦鹉啼鸣打破寂静,这群“精灵”的到来,让5年前还是“空心村”的黄菜园村,成为如今年出栏超3万只鹦鹉的“鹦鹉村”,不仅让200余名留守妇女、老人实现家门口就业,更吸引23名青年返乡创业。

  2020年,因家中孩子需要照料,邵建军夫妇返乡创业,在家中搭建鹦鹉棚,开启了鹦鹉养殖。他们尝试引入100对虎皮云斑鹦鹉试养,然而缺乏经验让他们遭遇挫折,但他们没有放弃,不断学习请教,在实践中总结出适宜于本土特色的养殖技术。通过“带头人+合作社+农户”模式,带动村民共同发展。目前全村养殖户达85户,形成种苗繁育、笼舍生产、电商销售完整产业链。

  “我这个养殖舍内共有鹦鹉2000对,年产成体鹦鹉1万只左右,每年可销售幼苗近2万只,年纯收入12万元左右,主要销往全国各地的动物园、萌宠乐园、宠物商店。今年我又新扩建养殖场一处,计划再增加2000对鹦鹉养殖。”邵建军介绍。合作社统一提供技术培训、疫苗防疫和保底收购,农户养殖风险大幅降低。

  67岁的李大娘是一位留守老人,如今在全村鹦鹉养殖的带动下也开启了家庭养殖模式。“有了村里的技术指导,鹦鹉养殖变得比较简单,我一人在家里养殖600只,完成喂食后,还不耽误我接孙子上下学。”像她这样的留守人员,全村有100余人通过养殖,实现人均年增收2.1万元。

  更可喜的是,村里开设“鹦鹉直播培训班”,让20多名妇女成为带货主播。村民柴焰成结合自身手艺生产的鹦鹉鸟笼,在满足本村养殖需求的同时,在网上拓销路。

  政府将鹦鹉养殖纳入黄菜园村乡村振兴项目,提供贴息贷款和技术支持。黄菜园村计划进一步扩大鹦鹉养殖规模,完善产业链,提升产业附加值,让这小小的鹦鹉,创造出更大的经济价值,带领更多村民走向富裕。

  黄菜园村的实践生动证明,特色产业与民生需求精准对接,就能激活乡村内生动力。“下一步,村党支部继续发挥模范带头作用,逐步完善‘支部引导、能人带动、群众联动’模式,引导更多村民参与到鹦鹉养殖中,多措并举拓宽‘线上+线下’销售模式,延长鹦鹉产业链,让鹦鹉‘衔’来更多附加值。”村支书张昌立说。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共建诚信社区 点亮美好生活
下一篇:黄河岸边,鱼跃人欢
 
0
 
 
 
 
推荐资讯
齐鲁超赛热身赛淄博2:0战胜滨州
齐鲁超赛热身赛淄博2:
黄河岸边,鱼跃人欢
黄河岸边,鱼跃人欢
辛芷蕾获最佳女演员奖
辛芷蕾获最佳女演员奖
马牙枣丰收
马牙枣丰收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