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一线故事 > 正文
   

一湖绿水“孵”出民富业兴

2025-08-13 08:53:36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本报记者 汤继文 李群

  立秋时节,桓台县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褪去了往日的暑气,微风吹过,湖面泛起粼粼波光。66岁的宋振生撑着小船,载着游客穿行于芦苇荡间,讲述着这片“北国江南”的故事。“在家门口打工,一个月2000多元收入,还不耽误看孩子。”老宋话语中道出了满足。

  10多年前,这片湖区湿地大面积萎缩、生态功能退化、水源补给不稳。近年来,桓台县以河湖长制为抓手,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治理,历经10余年的生态修复,马踏湖的蓄水能力从300万立方米增加到2500万立方米,水质稳定达到国家地表水Ⅲ类标准。2022年初,马踏湖被生态环境部评选为全国首批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第一名。

  生态的蜕变带来了县域经济的重生。今年以来,以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为主力的桓台A级及以上景区共接待游客近30万人次,同比增长15.39%,其中,外地游客占比突破40%。创造就业岗位100多个,带动村民年均增收2万多元。

  8月8日,夜幕降临,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的灯光次第亮起。一场以“夜游、夜演、夜食”为核心的休闲游正式开启,篝火派对,泛舟湖上,点亮了湿地公园的夜空。

  “夜晚的马踏湖很漂亮,‘北国江南’名不虚传。”来自潍坊的游客林家毅和家人漫步湖边小路,走进与白天截然不同的世界。投影灯下,锦鲤戏水、红莲绽放的生动场景吸引孩子们追逐嬉戏;演艺台上,“不倒翁”小姐姐翩翩起舞,成为入园后第一道亮丽风景。

  在露营餐厅,兼具“国际范”和“烟火气”的帐篷下,年轻人围炉而坐,谈笑间畅享特色美食。“我们是从博兴特地赶过来的,吃得开心,玩得过瘾!”游客董泽辉兴奋地说。

  这一创新业态的打造,是马踏湖生态资源增值的生动实践。景区运用灯光、舞美特效、新媒体艺术等手段,结合自然条件与视觉艺术,让游客体验一场故事、艺术与灯光相融合的美景盛宴。

  夜游项目启动仅一年,就成为桓台县旅游经济的“引爆点”和“增长点”,让这片绿水青山在夜晚焕发出璀璨的经济价值。

  蓝天白云下,马踏湖的万亩芦苇荡随风摇曳,不仅构成了迷人的自然画卷,更成为湖区群众致富的“绿色银行”。

  “芦苇本身价值并不高,但经过我们的加工,一幅芦苇画可以卖到上千元,甚至上万元。”锦秋湖芦苇工艺品厂经理巩向滨介绍。这位自幼生活在马踏湖畔的手艺人,虽然身患残疾,却凭借巧思将湖边芦苇变成了高附加值的工艺品。

  如今,在龙头企业带动下,苇编产业已从零散经营走向规模化生产。山东龙图家居股份有限公司的车间里,经理巩玉霞展示着琳琅满目的产品:“在马踏湖,草、木、柳、蒲等天然材料经过巧手加工,做成各种收纳制品、装饰用品,在国内外市场都是抢手货。”

  目前,该公司苇编产品达1000多种,出口13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4年产值达9400余万元,今年前6个月营业收入3600多万元。更可贵的是,产业模式惠及乡村百姓:公司与当地鱼一村、鱼三村、乌南村等建立合作,带动五六百名村民就业,让村民甚至老年人和残疾人坐在家中就能实现增收。

  曾经的“各家各户自产自销”,已发展为“芦苇加工、销售、出口一条龙生产体系”。不起眼的芦苇草,如今编织起一个年产值近2亿元的特色产业,成为生态经济化的典范。

  生态红利如何转化为百姓福祉?马踏湖畔的起凤镇夏六村探索出了一条“村集体+景区”的合作发展新路。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高希峰表示,依托河湖连通构建的生态优势,不仅直接带动了当地千余人就业,还促进了周边餐饮、住宿等产业的蓬勃发展,初步形成了莲藕种植、特色养殖、旅游接待、特色餐饮等“富民”优势产业。

  在乌南村“知音草”工艺坊内,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魏麦芳正与10余名妇女忙碌着,“刚接了一位养殖户500个鸡蛋筐的订单,每个1元钱,这两天就得交货。”草、柳编工艺使该村近400名家庭妇女有了额外收入,计件制每人平均月收入1200元。 华沟村凭借坐落于马踏湖畔的地理优势,通过再就业的形式,充分发挥村里部分老年人的技能、经验、文化等方面的独特优势,实现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同时,还通过承包管理、代理运营等方式与景区实现了合作项目的互惠共赢,去年实现村集体增收约20万元。

  华沟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宋永平站在湖边,望着往来穿梭的游船感慨:“自生态治理修复后的马踏湖国家湿地公园开园以来,华沟村百余名村民在景区就业,每年收入能达到2万多元。”在他身后,村民们划着小船载客游览,欢声笑语回荡在湖面上。

  餐饮服务业同样繁荣,湖区美食成为当地旅游休闲经济发展的招牌。几十家经营湖区风味的水陆餐厅掩映在芦苇荡中,让游客在品尝美味的同时饱览湖光美景。田茂鑫经营的“四合院饭庄”,自开业以来营业额逐年递增,年纯收入最高时达30万元以上,旺季时一天有近400人就餐。

  马踏湖的变迁,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生动诠释。随着夜游项目持续升温,苇编产业不断壮大,村景合作模式日益成熟,这片曾被工业化进程侵蚀的湿地,如今正焕发出蓬勃生机。

  山水不语,自有答案。当人们以敬畏之心守护生态底色,自然便会以生生不息的馈赠,为经济发展注入最持久的动能。

  生态红利持续释放,清澈的水质唤回了洄游的鱼群,优良的环境迎来了归巢的飞鸟,生态财富与经济财富在此奏响同频共振的和弦。昔日的“北国江南”正以崭新姿态,在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中,映照出一幅美丽的生态文明实践画卷。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路庄村有36名大学生“葫芦娃”
下一篇:扎根热土 脉动发展
 
0
 
 
 
 
推荐资讯
路庄村有36名大学生“葫芦娃”
路庄村有36名大学生“
首台全流程 智能育种机器人亮相
首台全流程 智能育种机
阳信10万亩鸭梨陆续上市
阳信10万亩鸭梨陆续上
葡萄藤下的共富密码
葡萄藤下的共富密码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