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金乡县王丕街道的地瓜迎来丰收季,田间地头里,翠绿的藤蔓间藏着饱满的“红果果”,农民们忙着分拣、装箱,汗水里浸着笑意,处处洋溢着产业兴旺的活力与丰收的喜悦。
走进李阁村种植户宗香玲的地瓜大棚,绿油油的藤蔓铺展成一片生机盎然的绿毯。车犁轰鸣着穿梭垄间,一垄垄红薯随之破土而出——红皮光滑,黄心饱满,鲜亮的色泽透着新鲜劲儿。四五位乡亲正分工协作,有人手持镰刀利落割去地瓜秧,有人弯腰轻拍薯身去掉泥土,有人将清理干净的红薯整齐码进纸箱,还有人推着板车往返于田垄与货车之间。汗水顺着他们的脸颊滑落,浸湿了衣衫,却挡不住眼角眉梢的笑意。
“这两亩地的‘金蛋蛋’,可是我的心头宝!”宗香玲望着满地红薯,语气里满是自豪。她介绍,眼下收获的龙薯9号是抢手品种:“现在外地客商直接到地头来收,每斤能卖2块多,亩产近5000斤,光这一茬每亩就能收入万余元。”她算起细账,“开春还卖过两茬地瓜芽苗,每亩又进账7000元,这日子是越过越有奔头!”
作为王丕街道的特色产业,当地地瓜种植有套“科学经”,通过精准调控种植时间、优选种薯苗、大棚保温等技术,既保证了产量,更提升了品质。而“错季上市”是其抢占市场的关键——谷雨前后栽种,6月上旬便能端上餐桌,此时市场供应稀缺,自然成了“香饽饽”。凭借甜糯口感和丰富营养,这些地瓜不仅走进济南、北京等大城市的商超,更通过电商渠道发往全国各地。近年来,当地持续加强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让王丕地瓜的名气越来越响,成了农民增收的“硬支撑”。
如今,王丕街道当季地瓜种植面积达2000余亩,这抹“薯”光只是金乡县乡村振兴的一个侧面。近年来,金乡立足本土资源,聚焦“特”字做文章,通过强化科技赋能、打造特色品牌、拓宽销售渠道,推动马庙金谷、胡集白梨瓜、卜集圆葱、鸡黍红花斑山药、王丕芹菜等特色农产品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一个个特色产业扎根乡土,既鼓了农民的钱袋子,更让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源源不断为县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济宁日报全媒体记者 梁琨 通讯员 刘雪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