隆冬时节,走进济南市莱芜区方下街道石桥子村的树成种苗基地,暖意扑面而来。大棚里一片生机盎然,自动穴盘播种机正嗡嗡作响,将种子精准地播撒到育苗盘中。
“育苗是农业生产的第一步,苗种不好,农民就白忙活了。”基地负责人亓洪骁是一名80后返乡创业者。“过去,农户自己育苗,由于种子品质参差不齐、技术不到位,导致成活率低。”他回忆起村民们以往育苗的困境,感慨颇深。于是,带着帮助乡亲们解决育苗难题的初衷,他返乡创办了育苗基地。
然而,创业之路并不平坦。亓洪骁至今记得创业初期的艰难,“由于育苗技术不过关,一整棚番茄苗因为病毒全毁了。”他没有被挫折打倒,逐步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北京农林科学院等科研单位建立了联系,并成立了李传友教授工作站。“现在,我们培育的种苗不仅抗性强、产量高,价格也更实惠,比进口的还好。”树成种苗基地从最初的几个普通大棚,发展到如今拥有10个温室和14个联动育苗棚,每年向全国输送3000多万株优质种苗,涵盖十余种果蔬。
随着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亓洪骁意识到,单靠优质种苗已经不能满足现代高效农业的需求。“苗再好,如果管理跟不上,也很难实现高产。以后,会种地的年轻人越来越少,智慧农业是必然趋势。”他说。
为了顺应这一趋势,亓洪骁与一家农业传感器公司合作。“以前种地靠经验,现在靠数据。”亓洪骁拿起手中的传感器对记者说,“别看它不起眼,功能却非常强大,不仅能够实时监测农田环境,还能在极端天气来临前发出预警,将关键信息及时推送到农户手机上,就像一个全天候守护着农田的‘贴身农技员’。”
“目前,已投放几百台传感器,全部免费提供给种植户。我们计划逐步扩大投放规模,目标是达到1万台。”亓洪骁介绍,“我们的目的不仅是推广设备,而是想通过收集适合当地生产的数据,建立区域农业数据库,为种植户提供科学精准的种植方案。未来,不论种什么、怎么种、什么时候种,都能有数据作支撑。让没有种植经验的人也能轻松种好地。”
“搞农业得跟上科技发展的步伐。数据越丰富,我们对不同环境下作物生长规律的认识就越清晰,农业生产也将更加高效、稳定。未来,蔬菜的产量和规模一定会大幅提升。”亓洪骁说,他的目标是用科技和服务,让乡亲们种地更轻松,让农业生产更高效、更稳定。
农村大众报记者 周丹阳
通讯员 高 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