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效率提升4倍,运营成本降低30%,这是山东七河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七河生物)的香菇菌棒自动化生产线投产后实现的效果。
近日,记者来到位于淄博市淄川区昆仑镇西楼村的七河生物生产车间,只见从原料配比到搅拌、成型、包装、刺孔等一系列流程,均在机械臂的精确控制下,有条不紊且高效地进行着。“这条生产线是我们自主研发的,将传统手工操作的繁琐流程简化为一键启动的智能化流程。在满负荷情况下,每天能生产菌棒7万根。”七河生物党委副书记张世忠告诉记者,每天生产线上的工人分两班轮值,每班只需七八个人。这不仅减少了人力成本,还确保了产品质量的标准化。
“目前我们已经实现了对全生产过程的智能化管理。”当日,在七河生物大数据平台的显示屏上,实时滚动着各个智慧工厂内不同培养棚的环境指数。张世忠说,作为“智慧大脑”的大数据平台,不仅能实时采集温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以及菌棒、香菇的生长状态、产量等关键指标,还能在进行分析后,将处理结果上传云端。此时,管理者只需通过手机App,就能随时掌握生产情况,并调整生产参数,从而确保香菇的稳定生长。
自2019年起,七河生物便开始了智慧化转型的进程。如今,其在淄博市淄川区、青岛平度、江苏连云港等地布局了7个智慧工厂。在青岛平度的工厂内,一场“绿色革命”正在悄然进行——棚顶发电,棚下种菇。七河生物将4万平方米工厂的闲置棚顶有效利用,建设了装机总容量达9.7兆瓦的光伏电站,年发电量可达1050万千瓦时,实现了电力的自发自用和余电上网。
2023年,七河生物生产菌棒1亿棒,香菇1.5亿斤。这些香菇全部使用的是公司自主研发的菌种。“长期以来,国内菌种依赖进口。2013年起,我们成立了七河生物技术研究院,与上海农科院、省农科院、山农大等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合作,致力于菌种研发。”张世忠介绍,继研发出“七河2号”“七河9号”两个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菌种,突破“卡脖子”难题后,今年,七河生物又推出了肉厚、腿短、生长周期短、适应性更强的“七河3号”,成了香菇市场的“新宠”。
目前,七河生物拥有一支超过百人的研究团队,他们每年都在进行新品菌种的实验,致力于培育出“菇伞大、菇肉厚、菇腿短”的高品质香菇,以丰富国内外消费者的餐桌。如今,七河生物的菌棒已经出口到70多个国家,占据了全国菌棒出口市场60%以上的份额。
农村大众报记者 衣春悦
通讯员 孟 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