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为进一步夯实基层基础,持续改善提升民生服务质量、有效增进民生福祉,提升基层治理效能,我市通过抓机制赋能民生服务,搭建幸福民生“连心桥”。
完善阵地保障机制。我市开展党群服务阵地迭代升级“百日集中攻坚”行动,对现有街道、社区、小区等各类党群服务场所进行集中攻坚,每个社区建设便民服务中心、居民议事中心、文化活动中心、社区养老和老年服务中心、物业服务中心、矛盾纠纷调解中心“六大基本功能”;挖掘7处空闲场所,建设“招即办”服务驿站、“益修惠老”公益驿站、“童悦书屋”读书驿站等功能场所,进一步完善社区服务功能,构建“10分钟党群服务圈”。
完善便民服务机制。制定“城市社区为民服务事项办理指南”,明确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履行职责主要事项、协助工作主要事项、日常出具证明事项等服务项目清单;推行错时延时工作法,采取合理安排轮休方式,组织班后、周末轮流坐班值班,健全预约办理、延时办理等制度,将服务时间延长到班后2小时、周末全天,坚持服务不打烊、服务不断档。
完善需求响应机制。依托跨社连片工作区联合党委,构建“掌上+信箱+公开栏”的居民需求收集模式,联合党委根据居民实际需求制定活动联办配档表,每个月由1个社区牵头至少开展1项联合活动;统筹各社区35支志愿服务队伍,常态化开展主题活动48项,提供劳动技能培训、困难帮扶、爱心义诊、文化体验、心理咨询、知识讲座等服务,各社区已轮值开展联合主题党日、读书分享会、义诊进社区等活动146场次。
完善积分管理机制。建立志愿服务“积分制”,将社区党员、在职党员、志愿者、社区工作者、党员楼栋长纳入“居民积分”管理,建立健全“群众点单、社区派单、网格接单、党员领单”工作流程,鼓励志愿组织和居民参与社区志愿服务项目,变“被动等待”为“主动靠前”服务。
我市将继续厚植为民情怀,践行初心使命,认真履职尽责,让“为民服务”跑出“加速度”,为居民提供更暖心、更接地气的服务,真正做到护民安、解民忧、惠民生、纾民困。(记者 王志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