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吕晓磊
11月19日,孙树民背着他的医疗箱从兽医工作站出发了,“今天要去附近村子的几个养殖户家里指导防疫,防疫是大事儿。”临近中午,刚准备返回工作站的孙树民又接到了焦庄村养殖户马文亮的电话,“家里的牛肚子发胀,你快来看看吧。”“你别着急,我这就过去。”大约十几分钟后,孙树民来到了马文亮的牛棚。
孙树民是临清市尚店镇的一名兽医,这个又脏又累的活儿,孙树民一干就是40年,这些年,他背烂了5个医疗箱,骑坏了4辆自行车、3辆摩托车,不是在防疫就是在给病畜治疗,孙树民常说,要当好一名基层兽医,除了有对兽医工作的热爱,还必须具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一颗急群众之所急的心。
走村串户,钻牛棚、进猪圈,指导养殖、帮助免疫、诊断治疗……兽医的脏和累不难想象,但对兽医来说,最可怕的是人畜共患病的传染风险。“有树民在,咱们这些养殖户心里就有底!”马文亮家里养了120多头牛,今年9月份,孙树民刚为养殖场做了炭疽病的防控,穿着隔离衣的他在牛棚里追着牛打疫苗,打完了疫苗,孙树民身上的衬衣已经全部湿透,年近60的他直言:“身体有点儿吃不消,但干兽医咋可能不累嘛”。
出身农家的孙树民养过猪也喂过羊,深知农民的不易。俗话说,“家有万贯,带毛的不算”,一场疫病不仅会对畜禽养殖业造成严重威胁,而且会影响人类的健康。“动物防疫是我工作中的头等大事。”孙树民说。除了在自己的工作和操作过程中严格遵守良好的卫生习惯,向养殖户宣传科普人畜共患病的防控常识,前几年,孙树民还将自家的宅院改造成了尚店畜牧兽医工作站。
孙树民的“患者”不会说话,他要用知识和经验来作判断,考虑到农民带牲畜出门不易,有时他一天要出诊好几次;他出诊只收药物成本费,有时甚至直接免掉。在孙树民眼里,自己的技术和劳动都是“服务”,不是成本。有人说孙树民“憨”,孙树民自嘲,“憨人干憨事,憨事能憨干,一憨到底”,还干脆把这句话写下来挂到了工作室的墙上。“你看,心字上面加上一个敢字就是憨。”用心、敢干,这是孙树民对“憨”的解读。
“助推乡村振兴,畜牧先行,我打心里希望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我愿意为此贡献我全部的力量。”从1991年开始,孙树民致力于推广利用人工授精技术进行黄牛、奶牛品种改良工作,并无偿培养了4名人工授精技术人员,现在都已经独立服务于农业科技一线。许多养牛户从开始不接受人工授精,到后来通过品种改良后增加了养殖效益,逐步接受了这种科学的配种方式。现在的尚店,是畜牧产业强镇,第一产业的基础夯得更加扎实。
40年来,孙树民不仅走遍了尚店镇大大小小的村落,行医范围辐射方圆百余里。在尚店镇,养殖户们只要看见孙树民,心里就有了底。“俺尚店镇有个好兽医,技术好,心眼儿好,不管刮风下雨,谁家的牲口病了,打一个电话他准到。”马文亮说。
凭着精湛的医术和高度的责任感,孙树民成为远近闻名的好兽医、群众贴心人。这些年,他获得全国“最美农技员”、山东省优秀共产党员、山东省劳动模范、全国农业农村劳动模范等荣誉,但在他心里,分量最重的,还是养殖户们的认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