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阳光仍很毒辣,60岁的高发滨走在芦笋地里,看着青翠的芦笋棵下正在钻出土的一个个嫩笋,估算着卖秋笋的收入。“34亩芦笋,春笋卖了12万元,秋笋还能卖5万元,今年稳挣了。”
高发滨是滨州市滨城区梁才街道东小高村村民,也是这个村的村委会主任。他有两个厂子,效益不错,但有土地情结的他,总想在土地上多挣些钱。为此,38年来,他不断探索试验。
1986年,在周边农民还只知道种粮食时,年轻的高发滨种了一亩草莓。一亩草莓一年能卖1500多元,好的时候一年卖到2000多元。“当地的沙土地很适合种草莓。种草莓,让我尝到甜头。”他说。在他的带动下,周边越来越多的农民种起了草莓。种了6年草莓后,高发滨发现,收入想再突破很难了。
1999年,高发滨当上了村干部。东小高村有560来口人,却只有300亩耕地。“人多地少,就要想办法让每分地多些产出。”他说。
有人宣传山东也能种甘蔗,他种了几亩,甘蔗开始在地里长得旺盛,可等到甘蔗长节时,他傻眼了:大多甘蔗节太短,一棵上有一两节能啃食的就不错了。
“种地,光听人说不行,别人说得再好,宣传得再响,不亲自种,还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高发滨说。
2002年,高发滨联合另外两户村民,共同种了十几亩葡萄。以前没种过葡萄,又没有请来好老师,高发滨纯靠种地的经验来管理,结果显而易见:葡萄产量低不说,质量还差。
种了两年葡萄后,高发滨放弃了。“种粮的经验不能全拿来种菜,种菜的经验不能全拿来种果。”他说,“没有技术支持,就轻易去尝试,很难成功。”
2004年,高发滨种起了土豆,并且与一家企业签了回收合同。结果种出来后,因当年市场上的土豆价格很低,企业没按合同收购。最后,高发滨只好以每斤一毛钱的价格,把土豆卖给了贩子。他又赔了。
“我不再继续种土豆的主要原因,并不是第一年种土豆便遇到市场行情不好,而是因为土壤。”高发滨说,“我们这里是黄河滩区,黄河土透气性差,土豆作为地下作物,不太适合种在这种土壤里。”
2007年,高发滨流转来300亩地,全部种上了胡萝卜。当年胡萝卜大丰收,亩产达到1.2万斤。卖胡萝卜时,他傻眼了:根本卖不动!第一年种胡萝卜赔了30多万元,高发滨不太服气,又种了一年胡萝卜,仍然是不挣钱,原因是那几年胡萝卜的地头价太低。
2008年,高发滨建起7个大棚,街道上东小高村建起的13个大棚,也一并交给他经营。种了这些年的地,自家也种着小菜园,再加上区、街道两级提供的技术支撑,高发滨经营的20个蔬菜大棚,看起来效益不错。
高发滨坚持种了3年大棚蔬菜后,又选择了放弃。他说:“种一两个大棚,基本不用雇人,家里人就能忙得过来,确实挣钱。要是种多了,全靠雇人干活,人工费太贵,如果再监管不到位,想挣钱就很难了。”
种菜不行就“换赛道”,2011年,高发滨在5个大棚里种双孢菇。当年,5个棚的双孢菇让他挣了25万元。
高发滨兴奋了。2012年,他又建了38个大棚,并建起棉花秸秆粉碎厂,58个大棚全种上双孢菇。收棉柴,粉碎棉柴,菌棒进棚,一切都很顺利。
可天有不测风云,当年8月,棚内菌棒刚开始出菇,一场大台风袭来,58个大棚全被刮倒了,损失巨大。
实在拿不出钱重建蘑菇大棚,2年后,高发滨重新建起20个大棚用来栽油桃。
他请来莒县的一个农民当技术员,技术员帮着把20个大棚的油桃栽活、长旺后走了。临走时,技术员说:一定要控好旺,控好了明年就能结油桃。
到了打控旺药时,高发滨给技术员打电话,技术员说:按照包装袋上要求的用药量,浓度提高到10倍,这样打才行。但看着比筷子还细的油桃树,打10倍量的控旺药,把树控死了怎么办?
高发滨请教其他懂技术的人,得到的回答是:绝对不行,会死树的。他又打电话给莒县那位技术员,技术员说:不这么打,就分化不出叶芽和花芽,明年结不了桃。我家正在给3年树龄的油桃打控旺药,你可以过来看看。
高发滨直接开车去了莒县,看到人家是20倍的量打3年龄的油桃树。回家后,他给油桃树打上了15倍的控旺药。2016年,桃树结果了,但每棵只结十几个。
2019年,高发滨不再种油桃,改成建大棚房。了解了需求后,他觉得肯定挣钱。
但14个大棚房刚建完没几天,高发滨被告知:在耕地上建大棚房,不符合政策,必须拆掉。“拆就拆了,怪我没提前了解这方面的政策。”他说。
2020年,曾经的一个朋友对高发滨说,你可以种些芦笋。高发滨听了没动心,他想等等看。
2022年8月,高发滨来到朋友家,实地调研芦笋种植。种芦笋,第一年每亩投入5000多元,以后基本只投个肥料钱,却可以采15年。朋友家种着50亩芦笋,一年能挣40多万元。朋友说,从2019年开始,当地种芦笋的人多在芦笋地里套种金蝉,效益更好。
2023年5月,高发滨种了14亩芦笋;2024年5月,他又种了20亩芦笋,并买来5万元的金蝉产卵枝,插到芦笋地里。
2024年是第一年采嫩笋,每天采的量不大,大客户不会上门,只能卖给贩子。6月份,就有大客户直接联系高发滨:你要是产量大了,我直接上门拉货,价格肯定比贩子出的价高多了。
现在,周边已经有两户村民跟着高发滨种起了芦笋。周边村的农民过来看高发滨种的芦笋,有不少人问,跟着你种,行不?高发滨说:“行,技术我来管,管不了的我出钱请专家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