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走进昌乐县乔官镇下庄村,早就听说这儿的康寿苑人气旺,但真正见到还是不由得惊叹:这个村成功打造了“一座没有围墙的养老院”。
下午1点多,刚进门,就看到三三两两的老人在院子里或闲聊或遛弯,还有的坐在长椅上晒太阳。一排排的房子,分别是居住室、娱乐室、书画室等。推开门,看到老人们或看书或打牌,玩得有滋有味儿。
康寿苑在昌乐还有一个名字——幸福院。“我们希望能做好农村老人的养老服务工作,让他们能就地安享晚年。”乔官镇副镇长赵远说。
和不少地方一样,昌乐县老龄化较为严重。昌乐县60岁及以上人口达13.4万,占常住人口的22.97%。而留在村里的老人,许多处于独居状态。
为了解决农村老人养老问题,近年来,昌乐县按照“政府支持、村级主办、群众自愿、互助互爱”和“一村一策”的原则,充分利用闲置校舍、村委办公室、集体房屋等资源,改造建设就近互助养老服务场所。
在这里,老人可长期居住,可日间在此享受照料,也可仅仅用餐。87岁的乔官镇下庄村村民王义祥有一子五女,住进幸福院已经一年多。“孩子们住得都不远,但家家都有事。我在这里一天不到10块钱就能吃三顿饭,还新鲜可口。冬天这里还有暖气,厕所就在房间里,住得比在家好。”王义祥很享受现在的生活。
为让老人们住得开心,在建设上,昌乐县充分考虑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出行方便,配齐居住室、休息室、洗浴室、娱乐室、书画室、厨房、餐厅、健身广场等功能区。在管理上,充分尊重老人意愿和生活习惯,采取自我选择、协商互助、来去自愿的管理模式,让老人“住得舒心、吃得放心、玩得开心”。
为了实现幸福院可持续运营,昌乐县采取“财政支持、慈善补贴、村集体资助、爱心人士捐赠、个人缴纳”的方式解决经费问题。县慈善总会在各镇街区设立59支社区慈善微基金,通过县级慈善资金助力、参与“99公益日”网络募捐等形式,给予场所运营补贴;村集体出资一部分负责场所水电等费用;组织在外游子、当地能人、爱心人士捐资捐物助力;老人子女少量缴纳部分费用自助。
老人进了幸福院,子女不能当“甩手掌柜”。下庄村和五图街道庵上湖村在这点上不谋而合:子女要为入住幸福院的老人缴纳生活费;老人所用的被褥由幸福院免费提供,但拆洗、助浴、卫生打扫等工作仍由子女来完成。“咱中国人是讲孝道的,子女在养老方面不能当旁观者。”庵上湖村党支部书记赵继斌说,原来老人各住各家,子女照料得好不好没人知道,现在都住在一起,无形之中就有了比一比的意思。儿女们都争着孝顺,村庄孝亲敬老氛围浓厚。
目前,全县已改建运营就近养老服务场所13处,可服务老人5000余人。
农村大众报记者 郭 杰
通讯员 张洪华 王仕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