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拍手,我们都是好朋友,摸摸头发,摸摸耳朵……”3月20日上午,在济宁高新区山东健康益寿光年济宁颐养中心里,老人们围坐在活动大厅做游戏。“来到这儿之后我的心情特别好,身体也很健康,护理人员每天都组织大家开展娱乐活动。”87岁的王秀山老人告诉记者,在这里养老,像在家里一样踏实、舒心。
近年来,我市把养老服务业发展作为补齐民生短板、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一项重要工作,从政策措施上突破,从保障服务上推进,从工作方式上创新,推动养老服务从兜底、基本向品质、多元发展转变,促进养老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
在该中心一楼大厅,墙上的收费标准吸引了记者的注意。“一张是中心的具体价目表,另一张是享受长期护理保险报销后的收费价目表。”院长李德智告诉记者,今年1月份,中心对入住老人进行了长期护理保险资格评审,其中77位老人被评为失能老人,享受到长期护理保险报销。
李德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拥有职工医保的失能老人,生活护理费用为每天100元,长护险补贴比例为85%,补贴金额为每天85元,个人每天承担15元,报销后每月生活护理费用450元;拥有居民医保的失能老人,长护险补贴比例为70%,补贴金额为每天70元,个人每天承担30元,报销后每月生活护理费用900元。有职工医保的失能老人,每月450元生活护理费加上2100元床位费和900元膳食费,共花费3450元。中心主要提供术后康复、半失能、失能、失智老人长期照护服务。
为保障失能人员基本照护需求,提高失能人员健康水平,2022年我市开展居民长期护理保险试点工作,并列为2022年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在我市试点地区参加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的人员,可享受居民医保长期护理保险待遇。长期护理保险制度不仅可以满足失能、半失能参保人员的照料需求,提高其生活质量,也可以缓解其家庭成员特别是子女的照料压力。
新闻1+1
我市累计建成护理型床位3万余张
为了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老有所为”,我市连续9年将养老服务工作列入为民所办实事。市、县两级发布实施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分类落实28项基本养老服务项目,全面推动基本养老服务惠及全市老年人。
通过建立特殊困难老年人探访关爱、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公办养老机构评估轮候、委托代理服务等基本养老服务制度,重点关注孤寡、高龄、失能等老年人养老服务需求。通过建立新建住宅小区养老服务用房无偿移交制度,我市实施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工程,探索发展助老食堂,累计建成社区日间照料中心179处、社区综合养老服务中心53处、老年人食堂406处,完成适老化改造5700余户。聚焦失能、失智老年人专业照护需求,我市累计建成护理型床位3万余张。通过建立养老护理员分级分层培训制度,市县两级每年培训养老护理员3000人次。
本报记者 苏茜茜 摄影记者 李姣
实习生 段润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