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一线故事 > 正文
   

唢呐声声奏响黄河岸边“幸福曲”

2023-12-12 08:59:04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日前,在东明县沙窝镇杨桥村文化广场,伴随着嘹亮清脆的唢呐声,“邢家班”演奏的《百鸟朝凤》响彻村庄。唢呐、笙、梆子、镲等乐器交相呼应,时而悠扬、时而高亢,围观村民忍不住拍手叫好。

  在农村,唢呐深受大家喜爱。杨桥村有一个传承近200年的“响器班”——“邢家班”,在黄河两岸的山东省、河南省多个乡镇都小有名气。“邢家班”第五代和第六代传承人多次受邀参加全国大型演出和比赛,参加央视《魅力中国城》节目、在第二届中国民族器乐民间乐种组合展演、在首届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年会中表演……

  “邢家班”第五代传人邢建鲁介绍,“邢家班”在清道光年间由邢中山创建,第三代传人邢保修演奏的闷笛曲目及其自制的“东明闷笛”,被收编到《中国民间器乐曲集成·山东卷》。

  “从我老爷爷那一辈开始,‘邢家班’就有了些名气……”邢建鲁回忆说,早年间创办的“邢家班”,和绝大多数“响器班”一样,是名副其实的“草台班子”,没有太多文字记载,其历史都是口口相传。哪个班子吸引的人多,说明谁家的水平高,“邢家班”的口碑就是这样一点点积攒起来,到了邢建鲁的父亲邢保修这一代,“邢家班”不仅在东明县赫赫有名,就连黄河对岸的河南省部分县都知道“邢家班”的名号,经常有河南省的群众渡河来邀请前去表演。

  传承至今,以邢建鲁、邢亚威为代表的第五代、第六代传人已经挑起了“邢家班”的大梁。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文化生活越来越丰富,包括唢呐演奏在内的传统艺术受到不小的冲击,甚至陷入被冷落的尴尬境地,不少农村唢呐匠不得不放弃这个营生。

  邢建鲁、邢亚威等人并没有像其他年轻人一样外出务工,而是接过了老一辈的乐器。他们专门到民族声乐学校进修,学习专业的声乐知识。同时,改变了以往端坐桌前演奏的表演形式,根据曲目进行编排,将一些动作融入演奏之中,以适应舞台表演。

  经过多年潜心钻研,邢建鲁、邢亚威等人不仅继承了先辈的绝技,掌握了唢呐演奏的传统技法和许多优秀的唢呐剧目,还独创了自己特有的唢呐风格。经过他们的编排,“邢家班”的演奏不仅能让人听得过瘾,还能让人看得有滋有味。

  邢建鲁说,自己就生在黄河岸边,多年前就想谱写一首关于黄河的曲子,将新时代的文化生活融入唢呐表演,奏响黄河岸边“幸福曲”。 文/图 记者 仝志华 张啸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冠县北馆陶镇:“幸福食堂+N公益” 让老人笑开颜
下一篇:600年老村唱出新调子
 
0
 
 
 
 
推荐资讯
共富车间助力群众就业增收
共富车间助力群众就业
宁阳:持续壮大林果产业 多点发力点亮绿色经济
宁阳:持续壮大林果产
“青衿致远”实践团参观走访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
“青衿致远”实践团参
种下“牧草绿”,治愈“盐碱白”
种下“牧草绿”,治愈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