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镇名单公布,山东分别有5个镇和50个村入选,其中青岛有3个村上榜,分别是崂山区北宅街道周哥庄村、黄岛区张家楼街道桃源山村、胶州市洋河镇凤凰村。拥有600年历史的周哥庄村是如何焕发新生机的?北宅街道又是如何让好风景变成村民身边的好日子的?青岛早报记者做了一番探访。
村集体年收入超百万元
“这项荣誉既是全村村民多年来上下一心、协力治理的成果,也得益于北宅街道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统筹各村发展全局。”北宅街道周哥庄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姜元森说。姜元森已在周哥庄村深耕十二载,他初到周哥庄村时,这里还是一座百废待兴的小村庄。他带领全村人齐心协力,让周哥庄村一步步成长为文明有序、经济繁荣的新时代村庄。如今,周哥庄村村集体年收入远超百万元,上年度村民人均纯收入达3.2万元。周哥庄村致力于打造生态绿色田园综合体,在与同仁堂共同打造的藏红花种植基地的基础上,持续扩大中草药品种和种植面积。同时,与青岛博雅生态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扶贫共建韭菜科研田10亩。在发扬文明村风方面,周哥庄村制定了《居规民约》和村志,结合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开展文体活动,提高群众的文明素质。
“我们今天的治理成果,离不开平时严格落实北宅街道的各项工作要求,比如动员村民人人参与到村中各项事务里,参与村规民约的制定,一方面让大家更理解我们的政策,另一方面让大家更有自己在管理村子的感觉,也更能身体力行去实践。”姜元森介绍,周哥庄村搭建起“老茶炉下好邻居”村级议事协商平台,而这样阳光透明的村民自治机制,正是北宅街道管理服务下沉的缩影。
创新推出“街巷长”管理制度
为了调动人们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真正成为乡村治理的“主人公”,北宅街道创新推出“街巷长”管理制度。将党建网格、治理网格和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有机融合,按照“一街一长、就近方便”的原则,在每条主街巷设置1名“街巷长”,以村(社区)“两委”成员、党员为主体,团结动员街巷党员群众共同参与街巷治理,义务为居民提供力所能及的服务。
“街巷长”身兼政策宣传员、民情信息员、邻里联络员、环境监督员、文明劝导员五项职责,平日里向群众宣传弘扬正能量精神,用平易近人的语言、生动感人的故事浸润人心,及时宣讲有关方针政策,定期摸排居民情况,重点掌握困难群体现状,收集反映群众意见与建议,实现社区问题快速掌握、快速响应、快速处置,全面高效提升基层管理水平。
“街巷长”制度作为现有网格化管理的触角延伸和落实乡村末端治理的重要渠道,有利于推动更多工作力量和服务资源下沉到村(社区)街巷,打通了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让“人人为我家”的文明新风吹入群众心中。要想搭台唱好乡村治理这场“大戏”,推进工作事半功倍、落地生根,离不开每一名村民的配合与参与,这就需要人人走到台上,从台下欣赏的“观众”转变为亲力亲为的“主角”,共治乡村、共建村规民约、共享发展成果。
以节庆打响品牌知名度
乡村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也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实现全方位的乡村振兴,既要把绿水青山建得更美,也要把金山银山做得更大。北宅街道坐拥名胜崂山,具有得天独厚的绿色生态资源;依托创智谷和滨海创新大道,创新策源能力亦有巨大潜力。纵观北宅街道的产业发展路径,可谓“脚踏实地,不忘仰望星空”。
北宅街道坚持“生态富农”,创建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近年来,北宅街道严格落实省、市、区乡村振兴有关工作部署,确定了“一轴携两心、两谷十二珠”的规划布局。以“一年起势、两年见效、三年成型”为目标,全力攻坚创建崂山区百果溪谷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形成产业规模效应,带动乡村走上致富的康庄大道。
崂山区百果溪谷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位于北宅街道辖区内,总占地25.7平方公里,包含慕武石村、南北岭村等12个村庄,现有村民3430余户、12850余人。今年4月28日,百果溪谷示范区正式被列为山东省第二批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省级示范区。
除此之外,北宅街道以节庆打响品牌知名度,不断推动上下游产业链延伸,带来更为广泛的影响力、更为丰富的创收机遇。北宅街道依托示范区内的万亩樱桃园等特色产业,成功打造“北宅樱桃节”节庆品牌,提级举办青岛市首届樱桃花节、青岛2023樱桃节暨第28届北宅樱桃节,“双节”期间全街道接待游客近190万人次,旅游收入10.22亿元,樱桃直接收入高达6.85亿元,农民人均收入较去年翻一番。
“下一步我们仍将牢牢抓住环境治理提升工作,发挥周哥庄村带动效应,辐射周边村镇片区共同发展。我们还将抓住周边游、乡村游短途旅游热点,不断推出更多优质旅游路线以及旅游产品,如特色乡村咖啡馆、乡村露营等等,让北宅乡村文旅产业更出圈。”北宅街道宣传文体旅游中心(宣传)负责人郁杉杉介绍。
<<链接
奖励“门前三包”
改善人居环境
正所谓“民生事无小事”,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生态宜居亦是关键。山清水秀,炊烟袅袅,阡陌之间鸡犬相闻,条条公路平坦通达,这正是北宅街道各村呈现出的美好图景。改善居民生活环境,促进民生“芝麻花开节节高”,一方面在于对生活环境的治理提升,另一方面则是对居民生活细致入微的关怀。
治理改善乡村环境。一直以来,北宅街道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低碳发展道路,协同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生态环境治理,让北宅的天更蓝、山更绿、水更清,积极争创省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坚持加大生态修复力度,完成慕武石等11处地质灾害隐患治理、大崂北山地质环境综合提升工程,完成森林质量精准提升1000亩,除治病枯濒死松树5.7万株。
为了让村民拥有品质更优的人居环境,北宅街道创新提出农村“门前三包”新考核办法,将奖补方式从拨付资金由村集体负责清理改为以户为单位清理,验收合格后发放奖励,发动村民3万人次主动参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截至目前,百果溪谷省级示范区内12个村庄已经全部完成综合管线改造工作,污水统一纳管,垃圾集中转运,道路通畅、水体清澈、河道秀美、环境整洁。先后荣获省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省级美丽幸福示范河湖等荣誉称号30余项。
北宅街道坚持每年投入300余万元支持“健康北宅”建设,优化调整系列惠民项目,实施居民健康素养提升工程,逐步建立完善医防融合慢病管理模式。推进省级示范标准社区卫生室建设,启用新建的中药药事服务中心和透析中心,为适龄女孩免费接种HPV疫苗,为中老年人开展人工智能眼底筛查,为小学生开展视力健康中医药干预活动,以实干为居民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本版撰稿观海新闻/青岛早报记者姜丹宁通讯员郁杉杉王煦栋图片均由北宅街道提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