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王佳声
本报通讯员 崔 磊 曹桂彰
冬日暖阳下,在地处黄河岸边的高青县台李村渔光互补水产养殖基地,千亩鱼塘与光伏电站相映生辉。11月17日一大早,台李村村民李华亭来到自家鱼塘,每天早上六点半,是雷打不动的投料时间。
李华亭的230亩水塘里,生活着小龙虾、清水草鱼、黄河鲤鱼、螃蟹、南美白对虾等水产品;水面上方,则密密麻麻地排列着十多行光伏板。太阳升起后,光伏板下的阴影,就成了鱼儿们的“天堂”。
“烈日会让鱼儿的活动量减少,这些光伏板为它们提供了阴凉,增加了鱼类的活动量,使得这些鱼体质好、长得快。”李华亭告诉记者,光伏板安装之处,村民能享受每亩地每年一千元的补贴,“我们利用光伏水面,组织愿意搞水产养殖的村民成立了合作社,一户一年起码能多收入四五千元。”
国网高青供电公司工作人员路国栋给记者算了一笔账:像台李村这种渔光互补型光伏电站,年平均发电2700万千瓦时,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6000吨、二氧化硫排放810吨。
发展光伏产业,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途径。作为沿黄城市,淄博市坚持集中式开发与分布式发展并举,让新能源产业与传统农牧业实现互利发展。
距离台李村25公里的纽澜地牧场,又展现出另一番风景:牛棚上是一块块太阳能板,牛棚下一群群黑牛正在悠闲地啃食着草料。
“我们将牛棚顶部的闲置空间利用起来,按每亩1200元的标准租赁给发电企业开发光伏,实现了上面发电、下面养殖。”该产业园生产负责人董冠说,“按照租赁协议,我们可获得租赁补贴180万元。”
作为山东首个大型牧光互补光伏项目,华能高青(一期)100兆瓦牧光互补发电项目于今年8月底在纽澜地牧场并网成功。
“我们打造的牧光互补项目,就是将光伏组件直接铺设在养殖场牛棚棚顶,养牛的同时发出绿电。”现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该项目规划容量300兆瓦,分两期施工建设。一期项目现占地1500亩,共有196个牛棚,配有14.3万余块光伏板。
上光下养,光畜互补,“光伏+养殖”的益处不言而喻。“一期项目全容量投产后,年均上网电量1.17亿度左右,与火电相比,每年可节约标准煤约3.57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约9.29万吨。”工作人员说,比起传统光伏项目,牧光互补项目还大大提升了土地利用率。
此外,国网淄博供电公司还以高青县前胡村为试点,打造了淄博市首个分布式光伏电能质量管控示范区,在台区安装分布式光伏台区智能融合终端,电网、光伏运行数据会实时上传配电物联网云主站,实现分布式光伏运行远程“可观、可测、可控、可调”,以保证分布式光伏发电的稳定、可靠。
如今,“光伏+”越来越成为淄博特色。截至目前,淄博市分布式光伏客户达3.8万户,并网容量达145.6万千瓦;集中式光伏电站12座,并网容量为24万千瓦。按照规划,到“十四五”末,淄博光伏装机容量有望超过600万千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