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赵念东
本报通讯员 谢新华
初春时节,位于巨野县田桥镇的昶鑫种植专业合作社黑木耳大棚里一派繁忙景象,工人们正将菌包首尾相连,串起来挂在棚顶上。“在传统观念中,木耳种植一般是将菌包摆放在地上,我们采用大棚黑木耳菌包吊袋技术,占地一亩的大棚可悬挂6万个菌包,比传统种植增加了4万多个,不仅节约了土地,还大大提高了种植、管理效率和产值。”昶鑫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李传冉说。
昶鑫种植专业合作社是一家食用菌专业生产合作社,目前合作社种植的黑木耳属于东北黑木耳。“东北黑木耳在巨野种植属于异地引种,分春秋两季,棚内种植木耳生长过程受天气影响小,品质纯净,无污染,比传统地栽木耳效益要高得多。”李传冉说,合作社一季种植黑木耳100多万袋,一袋可产干木耳1.2两,一季就可产干木耳10余万斤,产值可达到500万元以上。
“几年前,我到东北出差,接触到了黑木耳种植,同时也认识了在东北一家黑木耳基地当技术员的李殿法。”俩人是巨野老乡,性格也合得来,几番商议后,一致认为可以通过在家乡种植黑木耳致富。
合作社创业初期屡遭挫折。当初,李传冉提议种植黑木耳时,附近不少村民积极入股。“但由于经验不足,第一年种植的黑木耳产量低,质量也不行。”初试失败后,村民们又纷纷要求退股,李传冉思虑再三,把钱款全部退给了村民。随后,他向科研院所的技术专家请教,经过专家指导,李传冉一点点改进配套设施,几年过去了,黑木耳种植终于取得了成功。
近几年,在田桥镇党委政府的支持下,李传冉流转了成方连片的土地,带领周边群众规模化种植黑木耳。通过采取“合作社+农户”的发展模式,使食用菌种植向优质、高产、高效转变。“我们还引进国内先进的液体菌种生产线,将黑木耳、平菇、灵芝、羊肚菌等菌种由传统的固体培育转为液体培养,菌种的培养期也由原来的90天缩短为现在的28天。”李传冉说,目前合作社已经实现了菌种选育、菌包生产、种植、加工、销售的一体化发展格局。
从卖产品到卖技术,产品附加值越来越高,合作社效益越来越好,对周边社员的带动作用也越来越强。目前,田桥镇李海村已成为规模较大的食用菌、灵芝和黑木耳种植基地,总面积1200多亩。昶鑫种植专业合作社已发展社员106个,食用菌、灵芝、羊肚菌生产大棚110亩,黑木耳种植基地近430亩,食用菌菌种生产车间22亩,带动了当地150多名农民就业。吊袋黑木耳真正成为了田桥镇农民致富增收的“钱串子”。
经过几年的健康发展,昶鑫种植专业合作社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和“国家级示范联合社”,并且建立了自己的信息网络平台,产品远销到东北三省及江苏、安徽等十余个省市。“小木耳”真正变成了富民“大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