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山东    国内    社会    教育    旅游    房产    娱乐    企讯    女人    财经    科技    健康    家居  

 

 首页 > 资讯频道 > 一线故事 > 正文
   

汶阳田请来53个专家团,“甜头”真不少

2022-06-21 07:27:14  |  来源:  |  作者:  |  阅读:  字号: T   T
 

  6月15日,肥城市汶阳镇李店村种粮大户杨国柱乐得合不拢嘴,他上百亩新品种小麦亩产超1550斤。

  肥城“汶阳田”里的“山农糯麦1号”。

  为杨国柱创高产的是小麦新品种“山农糯麦1号”,该品种因产量高、品质好,短短两年时间,已在肥城当地推广种植3万余亩。

  “这两年我不但种了‘山农糯麦1号’,还种了山农116和山农1695等小麦新品种,亩产量提得很快。”种粮20多年的杨国柱自从用了这些新品种,其他普通品种他就“看不上眼了”。

  麦田能创高产,杨国柱得感谢汶阳田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基地里的专家团队,正是他们日夜攻关科研项目才育出众多优良新品种。“山农糯麦1号”就是该基地山东农业大学小麦育种专家田纪春教授及其团队选育的。而就在几天前,该品种还以实打亩产790.6公斤的成绩,创了国内外特殊用途小麦品种高产记录。

  肥城是农业大县,耕地面积96.9万亩,有“自古闻名膏腴地、齐鲁必争汶阳田”的说法,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种植、蔬菜生产基地。

  为攻坚“种子工程”,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以科技创新助推农业现代化发展,2018年泰安市政府、山东农业大学和肥城市政府在肥城市边院镇共建了泰安汶阳田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基地。

  泰安汶阳田现代农业产业园。

  “我们共派出以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国家杰出青年、泰山学者系列人才等牵头的53个团队入驻该基地,围绕制约农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展科研攻坚,承担小麦、玉米、果蔬等领域国家级、省级科研项目(课题)100余项,其中仅小麦科研项目就包括山东省小麦高产组区域试验、山东省小麦高产组生产试验、山东农业大学品比试验等,涉及小麦品种300余个。”山东农业大学科教站园管理中心主任韩宾说。2019年专家团队正式入驻基地以来,已累计在当地推广小麦、玉米新品种30余个。

  “示范基地的驻地是原来的‘老二中’,我们投资4000万元在此建了多功能学习室、各类实验室、科研器材、住宿餐饮等设施设备,还专门建了晾晒场,都免费供专家团队使用。”肥城市农业农村局四级主任科员李伟说。肥城还自掏腰包从边院镇南仇村整片流转了约1800亩地,作为专家团队的试验示范田。

  这1800亩地是肥沃的“汶阳田”,每年光租金就得小200万元,地里的水、路、管、网等基础配套设施也都按高标准建好。今年,肥城还计划投入1500万元,用于科研温室大棚、农民培训教育基地、科研示范基地土地流转及配套等项目建设。

  泰安汶阳田现代农业产业园里的山农大基地农情智能监测站。

  有了专家团,不仅良种有保障,良法也得以迅速推开。在示范基地,山东农业大学教授刘鹏、张吉旺等专家及其团队则重点攻关玉米栽培等领域科研项目。

  “我们主要筛选出适合本地种植的优良品种,以及探索配套种植新技术的应用,以优化良法的方式实现农业提质提效。”刘鹏说。团队推出的适度密植、机械化应用、微喷带水肥一体化灌溉等模式深受当地大户欢迎。

  这两年,在专家团队指导下,杨国柱的玉米种植密度从4500株提到4800株,产量明显提升。

  “我的玉米是中小穗型,适合搞密植,而且我还用了减垄增地、种肥同播、水肥一体化等模式和技术,两季粮食亩产至少比周围农户高200斤。”杨国柱说。其中,微喷带水肥一体化灌溉便宜实用、省工省力,能节水1/3、节肥1/10。今年,尝到良法甜头的杨国柱早早拿出一块地,率先尝试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模式。

  即将收获的麦田。

  “现已选出‘山农28’等十多个适种优良品种,我们每年列支300万元专项资金开展统一供种,实现了良种全覆盖,(两季)粮食产量稳定在10亿斤以上。”肥城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刘敏说。借助汶阳田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基地等科研推广平台,肥城探索“技术创新—设备定制—示范推广”模式,集成应用绿色高产技术,实现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突破99.3%,农药、化肥减量30%。

  此外,在全产业链条的串联下,科技加持的肥城粮实现了产品优质又优价。如今,肥城优质粮价格高于市场均价10%,带动群众亩均增收200元以上;借助富世康、福宽生物等几十家粮食加工企业,肥城粮食就地加工转化率也达到80%。

  以汶阳田现代农业产业园示范基地为支撑,去年肥城成功获评“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共建先行县”。

  “为做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我们与山东农业大学联合企业、合作社等,组建粮食、蔬菜、林果、畜牧四个‘农业现代化产业服务联盟’,整合院校人才、技术等资源,定向开展技术创新、技术推广、成果转化、人才培训和服务咨询等工作,服务本地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李伟说。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祝超群 通讯员 纪宗玉 张磊

我来说说(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鄄城:奏响村集体经济发展“交响乐”
下一篇:“云低拉面”复工记
 
0
 
 
 
 
推荐资讯
共富车间助力群众就业增收
共富车间助力群众就业
宁阳:持续壮大林果产业 多点发力点亮绿色经济
宁阳:持续壮大林果产
“青衿致远”实践团参观走访青岛汉缆股份有限公司
“青衿致远”实践团参
种下“牧草绿”,治愈“盐碱白”
种下“牧草绿”,治愈
 
栏目最新
栏目热门
 
 
 
版权声明   |   网站简介   |   网站导航   |   频道招商   |   联系方式   |   友情链接
山东信息港 ingsd.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