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张春晓
“现在,我们村返乡青年106人,年轻人的回归,为产业发展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带动建设高标准蔬菜大棚700多个,群众收入也越来越高,2021年全村人均纯收入达到4.6万元。”新的一年已经到来,盘点过去一年的新变化,聊城市茌平区贾寨镇耿店村党支部书记耿遵珠“晒”出一组数字,言语间满是自豪。
乡村振兴不是敲锣打鼓轻轻松松就能实现的,而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山东优秀基层干部把践行党的宗旨放在首位,带领群众发展致富,走上各有特色的乡村振兴路。
耿店村素有“鲁西小寿光”之称。耿遵珠说,在耿店村,有“两业”很重要:一是产业,事关蔬菜大棚种植;一是家业,事关新农村建设。“这些年来,我有一个强烈的愿望,就是带领全体村民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把‘两业驱动’经验辐射带动周边村庄,让大家一起享受到产业兴旺、乡村振兴带来的红利。”
今年,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支持下,贾寨镇整合包括耿店村在内共11个村的资源成立了耿店新村,整合11个村庄的合作社成立供销联合社,通过土地托管等方式打破土地的村、组、户界限,实现集中连片发展特色优势主导产业。作为新当选的耿店新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耿遵珠比以前更忙了。
“为吸引优秀年轻人才返乡创业,我们制定了更多优惠政策。凡是回村种大棚的青年,党支部负责统一流转土地,配套完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我们还在新村社区内建设公寓,帮返乡青年解决后顾之忧。”耿遵珠说。
“头雁”领飞,振兴乡村。变化也在安丘市辉渠镇谋家河村发生着。
谋家河村是山区村,虽然风光秀美,但土地贫瘠,荒山野岭多,过去百姓要么外出打工谋生,要么以开山卖石为生。
致富路在何方?村党支部书记李学海带领村“两委”班子认真学习研究政策,足迹踏遍了家乡的每个角落,注册成立了山东学海农林集团,以生态体验、观光旅游、苗木种植、高效农业等为主导,把乱石岗、荒草坡建设成8万多平方米的景区。“很多村民从中发现机遇,有人办起了农家乐,有人在景区周边支小摊。人气越来越旺,游客越来越多。周边村民年收入达3万多元,百姓的日子红火起来了。”李学海说。
看见大伙儿士气高涨,李学海又借势发展现代农业。他与村民一起注册成立合作社,让周围12个村的乡亲们“抱团”搭上致富“直通车”。针对失去劳动能力的村民,李学海通过土地变股金、资源变资金的方式,使无力耕种的村民每人年均增收500余元。
24年前,燕如成刚接任临沂市平邑县郑城镇四合村党支部书记时,村子是远近闻名的贫困村。为改变村子面貌,燕如成将自己花17万元打造的金银花试验基地无偿贡献给村集体,又动员村民流转土地1000多亩,打造了四合社区连片金银花基地。到2004年,四合社区集体收入首次突破5万元,彻底摘掉了贫困村的帽子。
此后,燕如成抓住农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这一机会,注册成立平邑县四合果蔬农民专业合作社,流转土地2000亩,扩大金银花基地规模,创建了“六统一”管理模式,保证金银花质量。同时,他积极与广药集团、中平药业联系,签订金银花保护价收购协议,让农户和村集体收入实现了连年攀升。
如今在四合社区,漫山遍野的金银花已经成为群众的“致富花”。合作社共有社员110余人,通过土地入股,大家都变成了持证“股民”。占地3000余亩的金银花基地,可年产优质金银花药材60万斤,每户增加收入3万元,仅此一项村集体增收50多万元。“在我们四合社区,发家致富一个都不能少。”燕如成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v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