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纪 伟 陈辉
马海燕
9月19日,在蒙阴县岱崮镇贾庄村,距离村民高长柱家的桃园还有几十米远,就能看到绿叶间透出星星点点的嫣红。走近再看,树上缀满了蜜桃。
高长柱钻出桃园,身后还拖出一只装满蜜桃的白色塑料筐。他把筐子端到田间路上,扫视一眼后,脸上绽开笑容:“都是‘90’往上的,一斤能卖到3块钱。”高长柱所说的“90”是指蜜桃的直径达到90毫米,单只蜜桃的重量足有一斤。
“来收桃的多么,现在桃子好不好卖?”记者问。“好果不愁卖。”高长柱介绍,桃园北边有条省道,收获季里来收桃的客商络绎不绝。由于品质上乘,这些年贾庄村的蜜桃从未碰到过滞销的情况。他这片桃园种的品种是“巨蟠21号”,粗略估算,今年亩产能有近万斤。刨除侍候果园的成本,每亩净利润超过万元。
贾庄村的桃子为啥好?高长柱说,一是自然环境适宜,村子窝在山包里,冬天能挡住寒风,山上不缺水源,桃树也渴不着;再就是村里的合作社服务跟得紧,合作社由党支部领办,不光协调资金建设农业设施,农闲时还组织专家来村里讲课,农忙前也能组织村民集中采购农药和肥料。
高长柱的果园里有一把手动气压式喷壶,往年他都会在背后的水箱装上农药,左手按动加压杆,右手举着喷杆给果树打药防虫。高长柱指着喷壶说:“但今年没怎么用上,村里的合作社从外面雇来几个人,开着植保无人机就把农药打完了。”
雇来植保无人机的是蒙阴县富民果品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西武。据王西武介绍,从4月初到5月底,桃农要给桃树打4遍药,背着手动气压式喷壶在枝杈间钻来钻去,半小时才能打完一亩果园。雇来的植保无人机队伍,算上人工和农药,一亩地收费90元,几分钟就能打完。“和村民的老法子比,用无人机花的钱差不多,农药喷洒却更均匀,还能省时省力。”王西武说。
沿着穿村而过的省道边走边看,两侧停着不少大货车,一筐筐蜜桃送进车斗,被运往各地。但在王升科的店面前,却堆放着不少纸箱,几名村民正将蜜桃从筐中逐个拿出,套上塑料网袋。
“装塑料筐的桃,走的是客商大批量采购,我这里装纸箱的桃,走的是电商销售。”王升科也是合作社理事会的一名成员,平日经营一家快递收发站。据他介绍,这几年随着快递网点铺到山村,电商平台为蜜桃打开了一条新销路,同样品质的桃子,在电商平台的售价每斤要高出5毛钱。“目前村里仅有三家店面为村民提供相关服务,有时忙不过来。”王升科说,合作社正在计划组建一支电商队伍,在村里大面积铺开电商服务,让村里的桃子卖出好价。
蒙阴县被誉为“中国蜜桃之都”,蜜桃种植面积达到了65万亩,为了给桃农提供更专业的服务,蒙阴县近年来整县推进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工作,目前已发展党组织领办合作社141家,带动每个村集体平均增收3万元,入社群众户均增收1.2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