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自己在家里创办小型加工厂算起,到带领村里50多名留守姐妹在家门口挣钱,并使她们个个家庭成为了富裕户。33岁的陈静只用了两年多的时间。这位在幼龄造成肢体残疾的青年妇女,在创业的路上始终怀揣着自己美好的梦想走到今天,着实不易。
陈静家住单县莱河镇贾楼村,原是村里的建档立卡贫困户,初中毕业后,由于家庭贫困放弃学业,在亲戚的介绍下,15岁的她只身来到潍坊市一家毛绒玩具加工厂打工。这个加工厂先用机器把毛绒剪成各类不同的玩具图形,如小猫、小狗、小猪等,工人们再用缝纫机把这些图形织在一起。工人的薪酬实行计件制,谁织的件数越多,谁的工资也就越高。初来乍到的她,由于年龄小,对加工技术掌握得不够熟练,腿脚又不方便,加工速度一直上不去,同样的一天时间,自己挣的钱比别人少一大截子,还时常遭到同行的冷眼相待。那时的她深深体会到残疾人干工作的艰辛,但她仍然坚守着自己的梦想,那就是学会加工技术回家带着姐妹在家一起干。
2010年,陈静成家结了婚,次年便有了自己的孩子。为了摆脱贫困,丈夫离家外出打工,她只好在家里照顾孩子,由于自身的残疾挣钱很难,一年忙到头,家里剩的钱寥寥无几。结婚后的几年里,她也曾想过在家干自己熟悉的毛绒玩具加工,但由于缺少资金,还要照顾年幼的孩子和双方的老人,一度让她失去了信心。2017年镇扶贫工作队到她家走访时,得知她掌握毛绒加工玩具技术,鼓励她可以在家干一些毛绒加工玩具活,这样既能在家里照顾孩子也能挣到钱,她听了以后,就向扶贫工作人员说出了自己的困惑。原来她结婚后和一些毛绒玩具加工厂家失去了联系,这么长的时间不联系,厂家也不可能信任她。另外,自己还缺少资金购买缝纫机。扶贫工作人员知情后,马上通过其他渠道帮她联系到了一家毛绒玩具加工厂,厂家答应毛绒剪好让她加工成玩具产品。这样她有了在家挣钱的信心,在扶贫工作队进一步的帮扶下,她的毛绒玩具加工作坊开始有了起步,由于她懂技术加上自己肯吃苦,时间靠得紧,每月能挣到2500多元,不到一年她家也脱了贫。
不出家门既能挣钱还能照顾孩子,每天能赚七八十元,这个消息就像长了翅膀传遍了全村,特别是村里的一些留守妇女纷纷找上门来,非要和她一起干,那一刻她深深地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价值,并且更加坚定了带领更多人就业的决心。
每次她看到村里一些妇女迫切需要挣钱的眼光时,她就为自己打气,一定要带领大伙儿挣钱,决不能让姐妹们失望。为此,陈静腾出家里的4间房子作厂房,还筹钱购买了10台缝纫机和一些桌椅板凳。听说陈静要扩大规模招一些工人,村里姐妹们一下子围住她,争着和她一起干。不到一天,就有50多名姐妹报名。为了让这些姐妹掌握加工技术,她每天利用晚上时间手把手地教她们,眼看着姐妹们的加工技术日有所长,渐渐熟练起来,她的脸上也露出了甜美的笑容。她经常说的一句话就是:“我提供布料,只要你们把产品加工出来,销售我来管,咱们共同挣钱。”
尽管自己成了残疾人,如今的陈静已有了百倍信心,也时常对生活和帮扶过自己的好人充满感恩,她逢人便说:“我今天不出家门能挣到钱,应该感谢共产党,感谢镇扶贫工作队的工作人员!”
每到夜幕降临,陈静在家里都要忙着发货,她每月发出玩具成品达10000多件,姐妹们每个人月收入也都达到2000元以上。陈静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一个道理:身为残疾人,只要有党的好政策,身体的残疾阻挡不了追梦的脚步。
通讯员霍保国 秦绍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