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宇
“中午的就餐标准能不能调整一下?父老乡亲都是来帮忙的,吃得太简单了。”1月3日上午,平原县龙门街道巩庄村村民陈明家办丧事,他就中午用餐的标准,向村里提出了申请。话一出口,村纪检委员巩铁俊就提出了反对意见:“一碗杂烩菜10块钱,这是早就定好的。谁也不能坏了规矩。”
今年66岁的巩铁俊于2018年被推选为村纪检委员。他所说的规矩,是巩庄村根据移风易俗要求制定的白事原则:不请鼓乐,更不能摆道场,午餐标准每人10元。临近午饭时间,巩铁俊放心不下,又匆匆赶到饭店,一看规矩没坏,这才放下心来。
“红白事的规矩能不能坚持,事关移风易俗工作在乡村一线的可持续性。大操大办挣了面子伤了里子,必须把规矩立起来。”平原县委宣传部精神文明建设指导中心主任相子瑞表示,基层乡村是移风易俗的主战场,部分陋习由来已久,破除需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
平原县充分发挥村级纪检委员监督“前哨”作用,将移风易俗工作写入《平原县村级纪检委员规范化履职细则》,让移风易俗由“软任务”变成“硬约束”。同时实行等次考核,动态管理,树立考核评价“风向标”,促使一批像巩铁俊一样的干部成为移风易俗坚定的宣传者、践行者和推动者。
乡风文明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标志和有力保障。平原成立了“移风易俗倡树新风”领导小组,要求各乡镇(街道)及时出台移风易俗实施方案,指导村级组织依法依规修订完善《村规民约》,明确婚丧事宜操办流程、指导标准等,从用烟、用酒、办事时间、规格、花费等各方面进行了细致、详实的规定,坚持用章程和《村规民约》管人管事、维护公序良俗。各乡镇(街道)与村庄签订了《移风易俗承诺书》,严格移风易俗奖惩标准。
全县855个行政村全部建立健全红白理事会,通过发放明白纸、张贴宣传画、印制移风易俗挂历、广播“村村响”等形式,广泛宣传移风易俗和殡葬政策,引导广大干部群众摒弃陈规陋习,弘扬节俭新风。
同时该县将移风易俗工作纳入乡镇、村综合考评,倒逼工作落实,逐渐形成长效机制。各村不断加强对《村规民约》等的贯彻执行,与群众签订责任书,并把移风易俗执行与组织考核、党员测评、群众评议等挂钩。每年由县委宣传部牵头,成立由多部门人员组成的联合督查组,对各乡镇(街区)现场督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确保移风易俗工作的制度化、规范化。
通过努力,当地移风易俗风气渐浓,村民们纷纷表示,这项政策实实在在地减轻了群众的负担。目前,平原县有省、市、县级文明村734个,占全县村庄总数的85.8%。在全省群众满意度电话调查中,移风易俗工作连续3年位列全市前三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