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富民种植专业合作社工作人员宋雪艳一大早就忙碌起来,给果树施肥,联系农机手深松地。对宋雪艳来说,在这里她不仅是打工者,还是专业合作社的股东。去年,她就领到了股东分红1500元。
成为股东,宋雪艳只出了3000元。2018年,铎山前村通过改革,实行“党支部+合作社+家庭农场+农户”的发展模式,整合资源,统一管理,实现增收。
锅里有,碗里才有。铎山前村党支部书记宋修峰介绍,“通过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带领村民抱团发展,全村凝心聚力共奔致富小康路。”
合作社今年的花生喜获大丰收。
激活发展“一池水”
铎山前村位于莱阳市照旺庄镇东南约10公里的富水河畔,共有232户、675人,土地1610亩,党员30人。
2007年,铎山前村党支部书记宋修峰发现,村里老百姓都在忙活自己那一小摊子,“集体”的分量越来越低,于是就带头成立了合作社,用这个来团结群众,推动村庄发展。
建社初期,老百姓根本不屑一顾。铎山前村想要发展,必须搬开“小富即安、安于现状思想”这块阻碍村庄发展的“绊脚石”。
为了解决没有钱,没有地,没有人的问题,宋修峰主动带头出钱、带头劳动、带头入户做工作。他从自家掏出20万元作为合作社启动资金,流转100余亩土地,带领支部成员开始办社。
宋修峰认为,合作社发展碰到的阻力,归根结底眼光和思想认识问题。要发展,首先要改变思想的落后,在党支部的号召下,铎山前村党支部带领党员集体探讨研究《塘约道路》《创业史》等发展经验,组织到省外安吉等地考察农业发展项目。
入冬后,社员们也没有闲下来,在合作社打工赚钱。
一系列的学习使村中党员干部这些关键“少数”的眼界得到开阔,思想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们开始大力支持党支部办合作社。“通过外出学习经验,我们发现只有党员带头先干,村民才安心有信心。”铎山前村支部委员宋文生说。
2018年,烟台市委组织部发出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集体经济的号召,有上级政策支持,党支部有了信心,来了“劲头”,撸起袖子、甩开膀子,坚定大步向前迈进。
抱团发展的“最大公约数”
现在,合作社采取统一品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三统一’经营管理模式,将社员的收入与合作社效益挂钩,大大激发了村民参与壮大合作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截至目前,合作社已将全村1100余亩耕地进行了流转。
有了资源,如何运营,如何实现现代化管理,党支部再次开始了探索。合作社按照“连方成片、规模种植、科学管理”原则,将土地划为五部分:黄金梨460亩,富士苹果种植300亩,中草药材种植160亩,高油酸花生200亩,同时发展60亩的休闲观光农业。
种植规模上来后,村党支部积极寻找销售渠道,直接与客户对接,将不易储存运输的新鲜水果直接销售到客户手中,大大降低损失。
农机手在深松地。
社员宋雪艳介绍,在家门口打工,是给合作社干更是给自己干。
“支部领办确实好,带着村民一路跑。”村民宋涛笑着告诉记者,去年他把家中3亩地流转给合作社,每年有近 2000 元的土地流转费。后来,他通过“反租倒包”又成为了合作社的“小管家”。
支部领办合作社不仅壮大了集体经济,还通过组织村民到基地打工,创造劳动岗位,为村民带来收入。去年铎山前村实现村集体收入22万元,其中2万余元为发展合作社带来的收益,社员也通过固定收益加收益分红的形式,人均增加了1000余元。
大众报业·农村大众记者 张超 通讯员 王圣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