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成武县充分利用整合扶贫资金和闲置资源,坚持政府主导、村级主办、互助服务,大力推进集生活居住、日间照料、休闲娱乐等功能于一体的“幸福院+周转房+卫生保健、社工服务、文化戏曲、电影进幸福院”农村养老新模式,满足了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等农村困难老年群体的养老安居需求。2019年以来,全县共建农村新型幸福院77处,周转房1281套。
完善机制重“主线”,握牢建设“方向盘”。围绕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这条“主线”,突出解决“两不愁三保障”,把推进“晚霞红光”农村养老服务工程建设作为全县一项重要民生工程全力推进。一是健全工作指导机制。成立“晚霞红光”养老服务工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由县委书记、县长任双组长,分管县长任副组长,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民政局,民政局定期调度建设工作情况,研究解决存在问题。各镇(街)成立相应的工作领导小组,做好人员配备、资源整合、统筹协调等工作。二是健全部门协作会商机制。聚焦脱贫攻坚、闲置学校再利用、村庄土地增减挂钩、困难群众养老保障、美丽乡村建设五个方面,科学谋划“晚霞红光”养老体系建设,加强部门协调联动和信息交流。三是健全责任目标考核机制。县政府将“晚霞红光”养老服务工程建设纳入全县民生保障年度考核内容,每周一调度,半月一通报,一月一评比,将工程推进任务、责任、进度细化分解,有力推进了“晚霞红光”工程的实施。
部门联动抓“配合”,整合资源“建新家”。一是坚持与脱贫攻坚中危房改造相衔接。以解决安全住房和危房改造为重点,由村集体统一管理,实行贫困群众优先入住,破解了“危房改造难”问题。二是坚持与困难群体养老保障相衔接。针对村内特困分散供养老人、重度残疾老人、建档立卡贫困户等情况,采取专人管理,集中供养,破解了“农村养老难”问题。三是坚持与闲置学校再利用相衔接。对闲置学校等资源,会同业务部门搞好前期论证,科学制定校产评估方案,细化资产交接清单,严把校产用地规划,破解了“闲置学校资源浪费”问题。四是坚持与新农村改造相衔接。以土地增减挂钩为抓手,推进“新型幸福院+周转房”建设,入住贫困户享有居住权,循环使用,所有权归村集体所有,增加了村集体资产,破解了“资产保值难”问题。五是坚持与美丽乡村建设相衔接。突出建筑特色,注重整体风貌塑造,突出彰显院内外独特文化元素符号,做到了特色与文化相结合,破解了“美丽乡村建设难”问题。六是坚持与红色品牌建设相衔接。坚持打造“头雁工程”,利用紧邻党员活动室优势,积极推进党建工作,让老年人自觉成为党建工作宣讲人,破解了“党建阵地巩固难”问题。
规范运作严“流程”,把好各项“手续关”。一是严把“选点布局”关。在项目规划实施时坚持优先选择“村两委”班子强,有集体经济收入,农村老年人较多的村,根据村情和土地容量及特困供养人员、建档立卡贫困户、危房户实际需求,合理确定建设总量、规模。二是严把“规划用地”关。依据全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对图入座”,确保合法使用集体土地,积极指导各镇(街)有效统筹盘活农村闲置学校、农村闲置集体建设用地,保障新型农村幸福院建设用地的需求。三是严把“建设标准”关。按照养老机构和养老服务设施统一监督机制,将全县养老服务机构和农村幸福院等纳入全县“晚霞红光智慧养老服务平台”建设管理之中,确保老人居住、养老、生活、娱乐、卫生、健康等即时管理。四是严把“资金统筹”关。全力做好资金保障,先后整合全县扶贫、民政等部门资金,集中用于“晚霞红光”养老服务工程建设,加快工程建设进度。
以人为本接“地气”,晚霞辉映“夕阳红”。积极创新农村养老服务模式,努力满足老年人的个性化、多样化需求。一是因人而异,充分考虑实情。征求入住老人的意愿和想法,按老年人生活习惯,统一定制合适家具。对行动不便的特殊人群,制定专门方案,确保足不出户就能满足生活需要。在新型幸福院内新建、改建卫生室,卫生室医护人员和镇扶贫医护团队定期为老人们查体。充分把握老年人害怕孤独的特点,以四合院形式方便老年人集中居住实现彼此作伴。二是留住记忆,充分考虑乡愁。每处幸福院都给老人留份“自留地”,从院内的白菜栽植到萝卜的播种,从院内存放的磨盘和石磙,让老人从细微之中体会传统耕作的气息和乡村的记忆。三是注重引导,充分考虑信仰。积极加大宣传,结合移风易俗,在尊重他们对中华传统文化信仰的同时,积极倡导文明生活,破除迷信,充分感受到党的关怀。
规范运行严“监管”,实现养老“安居梦”。牢固树立“建为用”的思想,每年对农村养老机构开展考核,做到统一组织验收、统一建档登记、统一分配、统一购买公益服务、统一制定管理办法和统一孝善评比公示。一是配备服务人员。通过购买公益性岗位,配备专门管理人员,切实解决有人服务问题。二是明确服务对象。聚焦脱贫攻坚,坚持“四个优先入住”,即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贫困残疾人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低保户优先入住,在满足困难老年人入住需求基础上,建立评估机制,安排有需要的社会老年人入住。三是强化日常监管。强化日常监管和分类指导,督促各农村养老机构按照功能设置开展相关服务,确保有效发挥应有的功能和作用。开展赡养老人“孝德之星”等评比活动,对社会的捐赠定期在评比栏进行公示,影响带动更多的人加入到“尊老、爱老、敬老”行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