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苏安矗 记者 徐付彪 报道
本报乐陵讯 近日,在山东冀鲁边乡村振兴投资运营有限公司的生产厂房内,3台大型烘干机开足马力运转。经过10个小时的作业,玉米水分从40%以上降至18%左右,达到安全储存标准。
近期,连续阴雨天气给秋收带来挑战。如何及时将收获的玉米烘干、防止霉变,成为摆在种粮农民面前的头等大事。“电话从早响到晚,最多时一天要接上百个咨询电话,都是乡亲们急着问能不能安排烘干。”公司工作人员胡建勇表示,自持续降雨以来,公司人员实行三班倒,烘干设备已转入24小时不间断作业模式。目前,日均烘干量在200吨左右,可覆盖周边农田。
乐陵市迅速行动,统筹调度全市烘干资源,全市16个粮食烘干点全面启动应急响应,昼夜不停开展烘干作业。
在郑店镇的金穗农业服务有限公司,一座连续式烘干塔已经服务周边乡亲多年。“在关键时刻更要发挥作用。”该公司负责人韩学彬表示。
乐陵市一方面开放村委大院、文化广场、学校操场等公共场地供农民晾晒粮食,另一方面充分发挥农机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作用,提供专业化烘干服务。目前,全市日烘干能力已达6400余吨。同时,全市已统筹调配玉米收割机2300台、拖拉机及播种机9000余台,并组建3支专业技术服务队,深入田间开展农机检修和安全生产指导。此外,还从安徽、河南等地协调储备履带式收割机200台,组建9个农机应急作业服务队,全力保障秋收秋种顺利进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