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晨光初透,在寿光市化龙镇标准化农田里,青翠的萝卜嫩芽已破土而出。这些幼苗将在三个月后华丽变身为清甜可口的“水果萝卜”,通过电商平台,直达北上广的精致餐桌。它们有个动听的名字——“冰糖心”,手机一扫二维码,从播种到采收的全程生长印记便清晰呈现。这些每根堪比普通萝卜一筐身价的“金疙瘩”,正是寿光农业转型升级的鲜活缩影。
同一天,寿光古城街道西罗桥村的甘蔗林翻涌着绿浪。种植户王玉环收到智慧农业App的提示:7号地块的黄金甘蔗糖度已达15.2度。“再晒两天就能开园!”她擦擦汗,顺手将甘蔗林拍成抖音视频,定位“北方甘蔗之乡”,瞬间引来上百条预订留言。五年前还被视作“南方专利”的甘蔗,已在寿光沃土扎根,亩效益跃升为传统作物的3倍。
土地的嬗变,在寿光田间处处可见。寿光化龙镇黄瓜种植户王燕,天未亮就戴着头灯在大棚里采摘“玉女黄瓜”。这些鲜嫩欲滴的小黄瓜直接在合作社的直播厅过秤、装箱,下一秒便踏上飞往深圳的旅程。“早上还挂着露水呢,晚上就能拌成沙拉。”王燕边说边掰开一根,清甜的香气扑面而来。
将“不可思议”变为“眼见为实”,倚仗的是科技与市场的双轮驱动。稻田镇南齐村的甜瓜大棚里,传感器正将土壤温湿度数据实时传送到农户掌心;田柳镇无花果基地,反季节种植技术让冬日里的“果德一号”身价翻两番。这些突破常规的创新实践,背后是寿光市精心打造的197个智慧农业示范区——它们如同细密的神经网络,将创新动能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每一寸田野。
丰收的喜悦,更在田野之外延展增值。化龙镇的胡萝卜加工厂内,橙红的原料在流水线上华丽变身,成为鲜榨果汁、香脆的冻干片,甚至是高端酵素保健品。欣欣食品负责人李兴华算过一笔账:将胡萝卜从“论吨卖”转向“论斤论克卖”,等于为每寸土地装上了“价值倍增器”。在上口镇的苹果园,年轻果农裴晓菲正通过手机直播果农筛选“冰果”的过程,一场即兴直播带来的2000多单成交,让印着“寿光甜芯”的文创礼盒飞向全国各地。
来自寿光农业大数据中心的最新数据显示,“寿光农品”区域公用品牌旗下的23个特色单品,市场溢价率普遍超过40%。寿光市农业农村局局长尹爱军说:“现在农民种地观念变了,不再是‘种什么卖什么’,而是‘市场要什么就种什么’。这种实实在在的转变,让农产品更值钱,也让农民收入明显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