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芳菲,冠县兰沃乡韩路村的“中华第一梨园”万亩梨花竞相怒放,如云似雪,短短一周时间便吸引了近19.5万游客入园打卡。
趁着花期正盛,不少梨农搬着梯子爬上梨树,开始“疏花”,以保证秋季梨果的品质。记者发现,梨农的腰间都系着一个大口袋,用来放置摘下的梨花。
“以前,这梨花摘下来就扔了。现在,摘下的梨花也能变成一沓沓实实在在的钞票。梨农们又多了一笔收入。”韩路村梨农冯俊英告诉记者,“一斤鲜花最贵卖到15元,平常价格也能保持在7元左右。我家的23亩梨树,3天就卖出了6000元的鲜花。”
冠县林业局副局长朱金国告诉记者,梨花经过晾晒、粉碎、筛选等工序后,可以提取出精品花粉(以下简称“精粉”),用来给外地梨树人工授粉。
“去年,一克精粉最贵卖到了12元。”冠县润园果蔬合作社负责人冯庆斌介绍,根据梨花品种不同,梨花精粉的价格也有区别。其中,鸭梨与雪梨的精粉最为抢手。“今年,我们收了十万斤梨花,所提取的精粉预计可以一次性卖出。如果精粉还有余量,可以存入零下36℃的冰箱,让精粉进入休眠状态,来年价格好的时候还能继续卖。”冯庆斌告诉记者,梨农采花收入也十分可观,有的一天就能挣400元。
冠县是全国著名的“鸭梨之乡”,已有两千年的梨树种植历史。目前,全县果树面积16万亩,其中梨树种植面积5万亩,拥有“酥梨”、“鸭梨”、“秋月梨”、“丰水梨”、“黄金梨”等70个品种,是享誉齐鲁的“果盘子”,更是全国梨花、梨果的重要集散地。近年来,冠县紧盯梨花经济这篇“大文章”,除开发梨花的观赏旅游价值外,还紧跟市场需求,深挖梨花的经济实用价值,梨花粉、梨花水饺等特色产品相继面世,备受消费者青睐。
“梨产业一直是冠县林果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多年的更新和发展,在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朱金国表示,“随着市场需求不断增长,冠县梨花经济大有可为。下一步,冠县林业局将通过精准化服务应对不同需求,推广先进技术和管理方法,以梨树丰产、梨农收入的实际效果,助力乡村振兴高质量发展。”(大众日报记者 孙亚飞 通讯员 杨强 陈天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