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选全国区域品牌百强榜第8位,居桃类第1位;长三角60%、珠三角30%的蜜桃来自蒙阴;种植面积常年保持在71万亩以上,年产量稳定在20亿斤以上,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约占全省三分之一;如此大的产量,桃农销售不仅不犯愁,价格还比其他地方高出一大截……蒙阴蜜桃,为什么这么“甜”?
主栽品种达70余个
“我们与国内诸多科研院所密切合作,把实验室搬到了桃园里,把成果留在了桃农家,目前国内80%以上新品种在蒙阴得到推广。”蒙阴县果业发展服务中心党组书记、主任滕德富解释道。
在蒙阴,蜜桃种植历史超过2000年。经过多年的发展,蒙阴也曾面临品种老化、品质退化、产品滞销的问题。
“为解决这些问题,蒙阴格外重视品种创新与改良,长期与国家现代桃产业技术体系、郑州果树研究所、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果树所等27家科研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开展新品种繁育、试种等科研攻关合作,成果在蒙阴落地,目前已有4大类9大系列,包含毛桃、油桃、蟠桃、观赏桃四大类约200个蜜桃品种,主栽品种达70余个,可以说漫山遍野都是‘中国芯’,目前我们良种覆盖率达到95%以上。”滕德富介绍,“2024年,蒙阴县还成功培育出首次以蒙阴命名的新品种‘蒙阴蜜6号’。”
产品供应期拉长
“南方水果多,也产桃子,但梅雨季节降水量多,影响桃子的口感。为此,我们就巧打时间差,引导桃农根据市场调整种植结构,推动甜度高、品质好、适合南方人口感的蜜桃填补市场。”蒙阴县果业发展服务中心高级农艺师王孝友说,“目前,长三角60%、珠三角30%的蜜桃来自蒙阴。”
“现在我有500多棵桃树,包括早金霞、白油蟠、油蟠九等新品种。这些新品种好管理,产量高,关键是品质好,非常好卖。”对品种更新、种植结构调整,56岁的常路镇房家庄村桃农冀成富格外认同。他说,目前当地桃农对新品种、新技术认可度极高。
滕德富介绍,当地蜜桃由于品种多,也相应拉长了产品供应期。目前蒙阴蜜桃成熟期可从5月一直持续到11月,每年可保证有7个月时间向市场供应鲜桃,较好对冲了集中上市带来的供需压力。
农文旅融合发展
“每年春天,桃花一开,来旅游的人每天都爆满,算了一下,一季赏花的收入都超过卖桃的钱。”旧寨乡杏山子村桃香农家乐经营户宋增超说。
以“花经济”为引擎,让产区变景区、果园变公园,农文旅融合发展让蒙阴蜜桃品牌越来越响亮,甜蜜指数越来越高。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助力蜜桃远销,蒙阴还在全县建立了“线上线下同步,外销内销结合”的多元化营销体系。目前已发展电商、微商5600余家,每年线上销售蜜桃3亿斤;建成果品批发市场1300余处、储藏加工企业100多家。全县常年从事果品运输的车辆6000余辆,果品产业从业人员超过26万人。同时在上海、浙江、济南等地多次举办“蒙阴蜜桃”品牌市场推介会。
据统计,目前蒙阴果农户均年收入4.6万元,其中蜜桃贡献了超八成收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