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陈晓楠
蔬菜大棚里,番茄长势喜人;农家乐里,品美食的游客一拨又一拨;民宿里,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初冬时节,行走在松柏镇的大街小巷,处处都能感受到产业发展带来的蓬勃活力。
这份活力源自于村集体经济的不断壮大。近年来,松柏镇在乡村振兴的大潮中,不断探索多元化发展路径,坚持党建引领、立足资源禀赋、夯实产业基础,撬动村集体经济发展,促进群众增产增收,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党建引领盘活资源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遥看马耳山与白云相映成趣,品尝一顿地道的农家饭……上周末,李子店村的栗子·花开民宿里一拨拨游客慕名而来,餐厅满座,不时传出阵阵欢笑声。
然而,热闹的村庄在几年前却是另一番景象:村民们纷纷选择外出务工,村里老龄化严重,许多房屋出现了闲置现象。在这看似无奈的背后,一个崭新的故事正在悄然上演———昔日的闲置农房以民宿的形式焕发新生。
“我们村已有3户成功对外流转经营特色民宿,盘活了闲置资源,激活了乡村游,带动老百姓增收致富,真正实现了多方受益!”李子店村党支部书记范开举高兴地说。
每年旅游旺季,栗子·花开、柏荷轩等民宿吸引无数游客前来“打卡”,节假日期间经常“一房难求”。
盘活闲置资源是展示乡村振兴成效的“重要窗口”,更是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据了解,李子店村流转闲置土地60亩、山场120亩,实现村集体收入10余万元。
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富民强村蹚出新路径
天蒙蒙亮,潘家庄村的忆乡情合作社便热闹了起来,村民们正在鏊子前忙碌着,煎饼糊在鏊子上滋滋作响,一张张摊好的煎饼被整齐地码好,散发着浓郁的粮食香。
“村里姊妹们都会烙煎饼,我们利用这门手艺,成立忆乡情合作社。现在平均每天销售200多斤,一年下来得有四五十万元的效益,合作社不仅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同时也壮大了村集体经济。”潘家庄村党支部书记贺培英介绍。
煎饼在山东人的餐桌上是不可或缺的主食。如今,潘家庄村的煎饼热销青岛、北京等大城市,甚至远销韩国。在村党支部的带领下,合作社借助电商平台,将煎饼、樱桃、板栗等农产品整合到电商平台售卖,带领群众走上电商致富路。目前,全村共发展精品樱桃采摘园18个,板栗4000余亩。
“我们在村前调整了50多亩地,计划建设12处温室大棚种植蓝莓,解决一些务工难的问题,努力让村子发展得越来越好!”贺培英说。
潘家庄村的产业发展仅是松柏镇发展中的一个生动实例。这些年,松柏镇将富民强村列为工作目标,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禀赋与区位优势,大力发展温室果蔬采摘大棚、民宿等产业,推出“乡村田园游”“红色研学游”等精品旅游线路,构建起集体增收、农民致富的新格局。
党建引领乡村建设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宽敞平坦、绿树成荫的街道,花草树木、小桥流水人家的景象随处可见……近几年,松柏镇以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实施道路铺装、墙体美化、道路绿化等工程,使乡村风貌大改观,大街小巷皆是美景,高“颜值”的美丽村庄倾诉着人居环境整治的硕果,描绘着乡村振兴的愿景。
“现在非常好,比以前强太多了,冬闲的时候可以去健身小广场锻炼身体。”王家口子村村民郑萍萍满脸都是喜色。
“以前外出务工回来感觉没啥变化,现在水泥路修到了家门口,路边还种上了花,这可比城里还舒坦。”于家沟村村民王雪玲说道。
随着松柏镇产业的蓬勃发展、村集体收入的日益壮大、人居环境的不断提升,一幅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的美好画卷正徐徐展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