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鱼台县清河镇,是“中国杞柳之乡”、全国著名的杞柳加工出口基地,被誉为“鲁西南杞柳种植加工第一镇”。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鱼台柳编进入升级换代期,“活花瓶”种植正逐步扩面,身价比柳编产品翻了好几倍;主打产品柳篱笆披上“绿装”,价格也实现翻番。随着杞柳产业园的推进,“清河杞柳”品牌更具国际范儿。
文/片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
记者 李从伟 康岩
5个“活花瓶”
一亩柳条收入
8月中旬的鱼台县清河镇,巩庄村东头的杞柳种植基地绿意盎然。与其他种植基地不同,这个基地里长满“活花瓶”,枝头同样绿油油的,让人心情舒爽。
济宁鲁坊工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鲁坊工贸)负责人赵耀领是“活花瓶”的探路者,他在新一轮城市园林建设中找到新商机,琢磨栽培了“活花瓶”。这种多变造型,让平常的杞柳身价成倍增长。
在去年“大红皮”新品种试种成功的基础上,今年赵耀领拿出10亩试验田,推广“活花瓶”种植。
“编织‘活花瓶’,既是个细活儿也是个季节活儿,既要注意杞柳条的柔韧度,又要保证间隙均匀……”赵耀领介绍,这种技术上手并不难,一般人三五天就能学会。一名熟练工人,一天可以编织5个“活花瓶”。
编织“活花瓶”一般在前一年的10月,种植到田地后,生根成活就可以销售。赵耀领介绍,尽管生长周期不长,他也不敢多接订单。此前他就拒绝了山西一个“要4000个”的订单。
市场很少有这种“活花瓶”产品,目前每个售价高达1000元。赵耀领算过细账,“一亩柳条收入5000元左右,也就是说,5个‘活花瓶’就能赶上一亩柳条的收入。”赵耀领说,10亩试验田中,已有400多个“活花瓶”被客户订走,“下一步,还将扩大‘活花瓶’的种植面积。”
篱笆穿上绿装
身价翻了一倍
城市园林升级换代,清河镇的杞柳编织也迎合了这一需求,该镇主打产品也增添了新“花样”。
济宁金筑工贸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金筑工贸)是当地一家大型杞柳加工企业,主打产品是柳篱笆。如今公司另辟蹊径,给柳篱笆披上“绿装”。
8月12日,在金筑工贸的生产车
间,24台注塑机一字排开,一片片逼真的塑料叶子被制造出来。不久,这些仿真叶将用于柳篱笆的装饰。光是仿真叶的品类,这家企业就能生产60多种。
“你看,这个2米高、1米宽的柳篱笆,以前卖60元,披上绿装后能卖130多元。”金筑工贸生产厂长陈雷说,这类产品集艺术性和实用性于一身,主要用于园林、园艺、家居装饰及包装,属纯天然绿色产品。
产品上新,公司的经营理念也逐渐变化。陈雷介绍,以前公司主要生产简单的柳篱笆,靠走量实现创收,产品附加值低。如今公司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投资千万元上马生产仿真叶的设备,根据客户需求进行私人定制。
小镇面积不大
十家出口企业
如今的清河镇巩庄村,杞柳编成的花瓶、荷叶、磨盘等景观小品随处可见,造型各异的柳编工艺品给村里增添了别样的景致。作为“杞柳产业特色村”,当地居民已尝到杞柳产业带来的甜头。
位于巩庄村的鲁坊工贸生产车间里,烘干后的柳条堆得满满当当,工人们坐在柳帘机前熟练操作,随着机器的咔嚓声,一件件柳帘就编成了。“我们主要做柳帘,一年能加工300万件,主要销往荷兰、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赵耀领说。
“当初是骑着自行车走街串巷,哪里种柳条就到哪里收,收的柳条有的去皮加工成白条,有的不经过任何加工就直接卖到临沂。”赵耀领说,摸爬滚打几年后,他意识到,只卖柳条利润低,产品没有附加值,很容易被压价,发展杞柳深加工才是出路。
“当初只卖白条,每斤才三毛多钱。”看到临沂一些企业加工柳条卖出高价后,赵耀领意识到,小小柳条还有这么大的价值,自己也想着在本地从事杞柳深加工。
他先后买了三轮机动车、烘干锅炉,建起烘干室。如今,公司已成为一个集杞柳加工、技能培训、销售于一体的杞柳加工企业,年加工柳条7000余吨,生产产品300多万件,带动农村劳动力3000余人。
和赵耀领一样,发现柳编产业商机的清河镇人争相投身这个行业。清河镇现有杞柳深加工企业30余家,其中具有出口资质的10家,规模以上企业7家。
鼓励新奇特美
做深国际市场
目前,鱼台县已形成以清河镇为核心的杞柳种植、加工基地,全县共有30余家深加工企业。农工贸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生产格局,使鱼台杞柳产业走出一条从小到大、从分散到连片、从种植到加工、从单一到多元、从品质到品牌的“黄金之路”。
“下一步将通过土地流转,建设标准化杞柳种植基地,实现杞柳规模化、集约化种植。”鱼台县清河镇副镇长曹曼曼表示,同时加快推进杞柳产业园区规划建设,完善杞柳工艺品展馆、杞柳园艺品展馆、杞柳研发中心、杞柳旅游观光带,引进人才,全方位发展杞柳产业,逐步形成以杞柳种植为基础,柳编产品加工为引领,柳编文化旅游为特色的三产融合发展新模式。
鱼台县也把“做深做美杞柳产业”作为林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并制定相应的奖励扶持政策。鱼台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副局长韩靖表示,鼓励企业或个人利用杞柳协会或其他专业合作组织抱团创市场,共同打造“清河杞柳”品牌,对突破鱼台现有杞柳初级加工模式,拓展符合现代市场需求的新、奇、特、美等新型柳编工艺品的实施主体,给予奖励。
“地里种着的、手里编着的,都是杞柳带来的福气。”从每家每户手工编织杞柳,到规模化生产柳编园艺品出口国外挣外汇,再到创新发展“活花瓶”,鱼台清河镇杞柳特色农业种植之路越走越宽,“清河杞柳”品牌越来越有国际范儿。 |